白蛇麻(四川南川,浙江),也叫蕁麻(宋益部方物志)裂葉蕁麻(高等植物圖鑑),火麻(陝南,隴南,四川),蛇麻草、透骨風(湖北巴東),白活麻(湖北)圖版2:7-10,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橫走的根狀莖。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花序特徵,花果期,
形態特徵
莖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葉近膜質,寬卵形、橢圓形、五角形或近圓形輪廓,長5-15厘米,寬3-14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截形或心形,邊緣有5-7對淺裂片或掌狀3 深裂(此時每裂片又分出2-4對不整齊的小裂片),裂片自下向上逐漸增大,三角形或長圓形,長1-5厘米,先端銳尖或尾狀,邊緣有數枚不整齊的牙齒狀鋸齒,上面綠色或深綠色,疏生刺毛和糙伏毛,下面淺綠色,被稍密的短柔毛,在脈上生較密的短柔毛和刺毛,鐘乳體桿狀、稀近點狀,基出脈5條,上面一對伸達中上部裂齒尖,側脈3-6對;葉柄長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葉草質,綠色,2枚在葉柄間合生,寬矩圓狀卵形至矩圓形,長10-20毫米,先端鈍圓,被微柔毛和鐘乳體,有縱肋10-12條。
生長環境
白蛇麻生長在海拔約100米(在浙江)或500-2 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蔭濕處。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省南川。
分布範圍
湖北分布:鶴峰,利川,建始,巴東,宜昌,神農架,竹山,襄樊,公安,通山
國內分布: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湖南,浙江,福建,台灣,陝西,甘肅
本種是托葉合生類群在中國分布最廣的一種,它的葉邊緣變異較大,一般具數枚淺 裂片,但湖北省、陝西省和四川省的某些標本,則為掌狀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葉還未分化成裂片,僅具粗大的牙齒。這表明,葉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種較進化的性狀;另一方面,從性狀不穩定的事實也說明這群植物似乎處在分化中。
主要價值
【藏藥】薩真:地上部分用於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部藏標》。沙針木:地上部分用於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藏標》。山鐘:地上部分主治“龍”病引起的久熱,消化不良《民族藥志一》。
【傣藥】那旁:根治癬《滇藥錄》。
【瑤藥】麻風草:全草治血管瘤《桂藥編》。
【布依藥】勾縱,勾眩:全草主治風濕麻木《民族藥志一》。
來源: 《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
花序特徵
白蛇麻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葉腋,雄的生下部葉腋,稀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具少數分枝,有時近穗狀,長達10厘米,序軸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時直徑約1.4 毫米,開放後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圓狀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碗狀,無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幾乎無梗;瘦果近圓形,稍雙凸透鏡狀,長約1毫米,表面有帶褐紅色的細疣點;宿存花被片4,內面二枚近圓形,與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圓形,較內面的短約4倍,邊緣薄,外面被細硬毛。
花果期
花期8 10月, 果期9-11月。
本種是托葉合生類群在中國分布最廣的一種,它的葉邊緣變異較大,一般具數枚淺 裂片,但湖北省、陝西省和四川省的某些標本,則為掌狀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葉還未分化成裂片,僅具粗大的牙齒。這表明,葉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種較進化的性狀;另一方面,從性狀不穩定的事實也說明這群植物似乎處在分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