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蘞湯

白蘞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惠》卷四十五,名見《聖濟總錄》卷八十三。主治腳氣。腳上生風毒瘡,腫疼痛。

基本介紹

  •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 主治:腳氣。腳上生風毒瘡,腫疼痛
組成,用法,主治,運用,附註,

組成

漏蘆三兩,白蘞三兩,槐白皮三兩,蒺藜子二兩(微炒,去刺),五加皮三兩,甘草三兩(炙微赤)。

用法

上銼細。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去滓,看冷暖,於避風處洗之。

主治

腳氣。腳上生風毒瘡,腫疼痛。

運用

用於治腳氣。

附註

附方1白蘞湯
組成 白蘞一兩,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丹參一兩。
主治 癰腫潰後。
出處 《聖惠》卷六十一
附方2 白蘞湯
組成 白蘞三兩,阿膠二兩(炙令燥)。
主治 吐血不止。
出處 《聖濟總錄》卷六十八
附方 3白蘞散
組成 白蘞(末)三分,白及(末)半兩生油麻二合(生搗)。
主治 (1)《聖惠》:小兒凍手,皸裂成瘡。(2)《普濟方》:凍瘡,偏發耳上及手足,令焮腫生瘡。
出處 《聖惠》卷九十一
附方 白蘞湯
組成 白蘞、乾薑、薏苡仁、酸棗仁、牛膝、桂心、白芍藥、炙甘草、車前子各一升,附子三枚。酒二斗浸一晝夜。
主治 中風痿躄,拘攣不可屈伸。
出處 《千金要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