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秧

白薯秧

白薯秧即白薯的莖、蔓、葉。白薯秧,鮮、乾都能吃。花紅紫色或白色,成腋生聚傘花序,有時單生,花梗長;花萼五深裂,裂片不等長;花冠漏斗形,頂端五裂片不開展;雄蕊五枚不等長,柱頭兩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薯秧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茄目
  • :旋花科
  • :番薯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白薯,學名番薯。亦稱甘薯、山芋、紅薯、紅苕、地瓜。地上有匍匐莖蔓,地下生塊莖,一年生草本。塊莖有白色、紅色或黃色,京西統稱為白薯。莖蔓生,莖節著土後易生不定根。葉心臟形至掌狀深裂。在我國有些地方能開花結實。花紅紫色或白色,成腋生聚傘花序,有時單生,花梗長;花萼五深裂,裂片不等長;花冠漏斗形,頂端五裂片不開展;雄蕊五枚不等長,柱頭兩裂。蒴果;種子四粒,卵圓形,無毛。
白薯喜溫暖多光,耐旱,耐鹼,不耐霜。我國南北各地都有栽培,適種於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常用地莖和莖蔓繁殖。地莖含大量澱粉,可做糧食和配製酒或澱粉等。莖蔓、葉可食,可做飼料,也可藥用,能生津潤燥、消癰解毒。白薯秧本不是蔬菜,但可做菜用,故寫入野菜篇。

分布範圍

分布於京西齋堂川。

主要價值

白薯秧,鮮、乾都能吃。乾的磨麵和糧食摻在一起做飯吃;鮮的,連莖帶葉,洗淨,切碎熬菜吃,比樹葉子強多了……

栽培技術

白薯在京西栽培的歷史並不久遠,尤其在齋堂川,解放初期還很少栽培。我十多歲的時候,哥哥在外地做工,探家時帶回幾個大白署,母親按人頭切成若干塊,蒸好,按人分配,大人吃小塊,小孩吃大塊,她只是嘗嘗而已。那個時候吃塊白薯都新鮮。五十年代中期,京西普遍推廣種植白薯的技術,尤其一九五八年,村村奪高產,栽白薯普遍開花。京西種植主要是插秧法,老百姓叫栽白薯,實際是栽白薯秧。白薯秧的栽培代價大,成本高,技術性強。六十年代,馬欄村栽白薯,我曾到門頭溝曹各莊來定購白薯秧。取秧時,頭天到門頭溝,第二天趕回去直接送地頭趕緊栽,搞夜戰也是栽完。張羅半天成活率也沒保證。後來就下決心自己育秧,秋季挖窖,入冬貯存,春季盤炕育秧,特別費事,弄好了是上算事,弄不好是上當事,連上千斤的白薯都可能搭進去。
白薯秧白薯秧
白薯確實高產,一畝產三五千斤玩似的,有的高產田能上萬斤,那得天時、地利、人和具備。六十年代開始,京西幾乎村村都栽白薯,到六十年代末,天災人禍鋪天蓋地而至,這時的白薯從頭到腳都成了好東西。開始,白薯不算口糧,和土豆一樣按戶按人分點;後來,就少算口糧,四斤頂一斤,二斤頂一斤……到了一九七〇年,一斤就是一斤,一斤白薯就算一斤口糧;那也湊不夠定量數,結果想起了白薯秧,白薯秧都按人頭分配,那個年代老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油亮亮的白薯油亮亮的白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