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鄉

白蓮鄉

白蓮鄉古稱“白蓮塔”,位於霍邱城西湖上梢西畔,距縣城28公里,三面臨湖,一面是崗,東與宋店鄉張集村隔湖相望,南臨河口鎮,西北接馬店鎮,西南接龍潭鎮,北依邵崗鄉,西北接石店鎮,總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63萬畝,其中湖灣田地約860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蓮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六安市
  • 政府駐地:白蓮
  • 電話區號:0564
  • 面積:92平方公里
  • 人口:3.35萬人
  • 方言:洪巢片-六安話
  •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 車牌代碼:皖N
自然環境,區劃沿革,人口、民族,地形地貌,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經濟建設,農業經濟,鄉鎮企業,基礎設施,道路交通,供電、供水,郵政電信,廣播、電視,敬老院,公墓,教育,衛生,計畫生育,

自然環境

區劃沿革

現在的白蓮鄉是在1992年2月撤區並鄉後,由原白蓮鄉和牛集鄉合併而成的,鄉政府設在白蓮街道。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白蓮鄉
該鄉現轄兩個街道(白蓮街道、牛集街道)、18個行政村(白蓮、井莊、窯流、三岔路、七井、丁堰、滿倉房、西河、五星、珍珠、牛集、老元、王水圩、杜堂樓、新塘、長塘、橋頭、劉橋)、21個鄉直單位(白蓮鄉中心校、白蓮鄉職業初級中學、白蓮鄉利民學校、白蓮信用合作社、白蓮糧食收儲站、白蓮郵政所、白蓮電信所、白蓮供電所、白蓮水管所、白蓮供銷社、白蓮畜禽水產站、白蓮農技站、白蓮廣播電視文化站、白蓮地稅所、白蓮財政所、白蓮農經站、白蓮民政辦、白蓮計生辦、白蓮司法所、白蓮鄉衛生院、白蓮派出所)。

人口、民族

2004年,白蓮鄉總戶數為8150戶,總人口為3.35萬人,農業人口為3.1萬人,非農業人口為0.25萬人,民族以漢族為主,零星分布全鄉的少數民族有瑤族、傣、侗、水、苗、壯、彝、傈傈、土等9個民族。

地形地貌

白蓮地處城西湖畔,全鄉呈紡錘形西北、東南走向,整個地勢西高東窪,南北為坡地,三面臨湖,(東臨西湖,南北是西湖的岔河道,南為牛角河,北是窯灣河),西靠灃西乾渠。東部井莊、窯流、三岔路三個行政村坐落在湖灣內,是水來成湖、水去成灘。丁堰、西河、七井三個行政村地處南北河坡,易澇易旱。

自然資源

白蓮鄉湖灣田約8600畝,其中,圍湖造田約7500畝(全鄉築圩大小14個)。在圩內開發水產面積2000多畝,用以養魚、栽種蓮籽藕等經濟作物以及飼養家畜家禽,形成了蓮魚畜禽綜合養殖、循環利用、立體開發的態勢。
該鄉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紅芋等,少量的雜糧作物;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黃豆、綠豆、芝麻、紅麻、薄荷等。湖灣地地廣草豐,適宜養牛、餵羊、養鵝、養鴨;崗區以養豬為主。

自然災害

該鄉由於坐落在城西湖畔,水災一直是該鄉人民的心腹之患,1991年的洪災,使井莊、窯流、三岔路、七井、丁堰、西河等六個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災害,洪水吞沒了圍堤和村莊,沖毀了莊稼和樹木,直接經濟損失達數百萬元。1998年、2003年等水災,使部分圩堤衝破,作物被淹,農民遭受了很大損失。1997年秋季的稻飛虱,使該鄉部分田塊受到不同程度的減產。
名勝古蹟:白蓮鄉的名勝古蹟較少。有“白蓮塔”的來歷,據說,很多年前的白蓮街道東西走向,北面有一座高約二、三丈的寶塔,南面相距200米有一口大塘與之相望,塘內荷花盛開,幽香四溢,水清見底,每到傍晚,塘內水中現出寶塔的倒影,由此“白蓮塔”得名。相傳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寶塔遺址尚存,大塘已填平成街道。
還有“巨龍戲水”的傳說。牛角河北岸是一塊大崗坡,坡東西長約100多米呈圓形,坡面北高南低,坡頂到坡底相距約1000多米,在其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小崗坡,其南面有塊窪地與之相距約300多米。整個看去,中間大崗坡好似龍頭,兩側小崗坡相似龍爪,遠觀宛若一條巨龍在河中戲水,歷代被視為一塊“風水寶地”。自古以來,有錢有勢的人家都在這裡葬祖埋墳,以求家興業旺。

經濟建設

農業經濟

①農業:白蓮鄉是農業大鄉,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2.5%,農業是該鄉支柱產業和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20年間,全鄉上下逐步轉變觀念,全面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的經濟作物,重點發展主體農業、精細農業、生態農業、多彩農業,逐步形成了優質糧棉、畜禽、水產、蓮籽藕(雜交藕)、瓜類等五大系列區域性的商品基地。全鄉優質糧面積達5.5萬畝,放養水產面積4200多畝,其中精養魚塘1000多畝,水生植物1500多畝,改造低水面8500多畝。從1998年以來實施了五站聯網工程,使全鄉的農業結構有了根本的改變,目前以稻麥為主。由於近年大力推廣優質品種,該鄉農業品種不斷更新,小麥以淮麥為主,水稻以協優為主。因此該鄉2004年糧食總產量達4.94萬噸,水稻平均畝產600多公斤,最高單產660公斤;小麥平均畝產240多公斤,最高單產達300公斤。
②林業:近年來,白蓮鄉以退耕還林為契機,狠抓四旁植樹,全鄉共造林402公頃,其中退耕還林149.4公頃,目前,該鄉綠化率達14%,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同時也成了該鄉農民新的經濟成長點。
③畜牧業:農民曆來重視家畜家禽的飼養。2004年全鄉年養牛4500頭,養羊3900隻,養豬2.8萬頭,其中30頭以上的養豬戶達25戶;家禽飼養主要是雞、鴨、鵝,全鄉年家禽飼養量達24萬隻,養雞大戶達12戶。
④副業:農民利用本地資源除發展養殖業外,擁有豆腐坊56處,小型農副產品加工廠35個,常年向省內外輸出勞務人員達0.8萬人,勞務輸出人員年收入占全鄉農民收入的42%。
⑤漁業:全鄉擁有4500多畝可養水面,有精養魚塘1000多畝,在水產養殖上,以井莊、窯流、丁堰等三村圩區為主,帶動崗區魚塘養殖業發展。井莊村在“少年圩”內開發水產面積3000多畝,栽種蓮籽藕、投放魚苗、飼養家禽家畜。形成蓮魚畜禽綜合養殖、循環利用、立體開發的模式,年產蓮籽80噸,魚306噸,出欄生豬2250多頭,白鵝1250隻,鴨5360隻,藕3150斤,總產值600多萬元,創利稅20多萬元。這裡的鰱魚、黑魚是全鄉名優水產,久負盛名。

鄉鎮企業

①白蓮鄉珍珠窯廠,是1993年建成的,共20門,日產紅磚4萬塊,產量高、質量好,遠銷10多個鄉鎮,年產值300萬元。
②個私企業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白蓮精米加工廠,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產品遠銷非洲。
③商業:原來以供銷社為主體的集體商業基本全部解體,現在商業主要以個體為主。全鄉共有農貿市場2個(白蓮農貿市場、牛集農貿市場),全鄉集市交易貨物主要是日用品、蔬菜、家電、摩托等。個體服務業96處,服務行業從業人員192人。

基礎設施

道路交通

①橋樑:白蓮鄉由於三面臨湖在84年以前,交通非常不便,上世紀90年代在窯灣河上修築的白蓮通往邵崗的焦橋大橋,長15米、寬5米;1994年在縣農委、計委等部門的支持下,修築了白蓮至河口的牛角河大橋,長40米、寬5米;還修築了西河至河口的雙河橋,橋長20米、寬4米。三座大橋的修築連線了霍邱西部地區,給人民帶來了莫大的方便和幸福。
白蓮距宋店鄉張集15里,其中灣區5里,有一道由南往北的河,寬約150米。多年來,兩岸人民盼望建橋相連,方便往來。2006年春,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懷下,白張大橋已開工興建。
②道路:1984年以前,白蓮鄉沒有一條像樣的路,84年以後,合理利用水毀資金和項目資金,同時自籌了大量資金修築了白蓮至牛集長7.5公里、寬4米的白牛水泥路,白蓮至井莊長6公里、寬3.5米的白井水泥路,是一條洪水撤退道路;白蓮至丁堰白丁水泥路,長3公里,寬3.5米;2000年修築了白蓮至西河、至五星村的長9公里、寬4米的沙石公路;白蓮至七井、白蓮至牛角河、牛集至王水圩的全長18公里,寬4米的沙石公路,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公路。
全鄉2004年底擁有中型客車4輛、小型麵包車16輛,大中型貨車6輛。

供電、供水

①供電所建於1996年3月,當時有正式職工4人,農電工24人。2002年實現農網改造,安裝節能表6500戶,年供電總量350萬千瓦時。2004年正式職工6人,農電工21人。
②為改善民眾飲水衛生,改變長期飲用水質差的小磚井和土井水的習慣,2004年投資30萬元,在白蓮開發街西頭用機械打機電井一口,深約100米,後期開發用水正在進行中。

郵政電信

①郵政所有職工2人,業務正常運轉,滿足了全鄉人民日常生活需要。
②電信程控電話機房2處,總裝機容量為6500戶。

廣播、電視

①鄉級廣播站一個,每天三次按時轉播縣廣播電台的新聞節目,同時本鄉還開闢了白蓮新聞節目和農業專題節目。
②電視普及率已達到80%。電視差轉站16個,有線電視普及率已達40%。

敬老院

①鄉敬老院一處(在珍珠村),居住五包老人13人,全鄉建五包之家6處,集中供養老人40人。
②村村新建“五包老人新居”17處,房屋170間,居住老人170 個,他們都過著幸福的晚年生活。

公墓

為了大力推進殯葬改革,打破千年的陳規陋俗,移風易俗樹新風,1984年鄉政府在丁堰村柿樹園村民組,牛角河大橋的西側建立了全鄉公益性公墓一處,也是全縣鄉鎮的先例。
柿樹園村民組的南面是牛角河,站在河南面往北看,正中間是一個圓形的大崗坡,好像是龍頭;坡東西長約100多米呈圓形,坡面北高南低,坡頂到坡底相距約1000多米,在其東西兩側各有一個小崗坡好似兩隻龍爪,遠觀宛若一條巨龍在河中戲水,歷代被視為 “風水寶地”。
白蓮鄉公墓占地30多畝,大門朝南,四周有高約一米的水泥柵欄,松柏鬱鬱蔥蔥,綠草茵茵,墓碑縱橫成行,整齊美觀。白蓮鄉公墓是霍邱縣民政局批准成立的全縣十大鄉村公墓之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白蓮鄉丁堰村牛角河大橋邊,公墓占地幾十畝,曾經是大地主李夢庚的祖墳地。2011年8月份,經過白蓮鄉政府同意正式競賣給劉立紅同志。劉立紅同志接管白蓮鄉公墓後,先後投資幾十萬元對原有公墓進行整理改造,力爭打造成鄉村園林式公墓。公墓依山伴水,交通便利,風景如畫,迎合了中國傳統的殯葬風水習俗。公墓坐北朝南,松柏掩映,莊嚴而不乏生機,清淨而不失幽雅,初具園林特色的獨有美景,十親人逝世的好去處。
白蓮鄉
公墓布局合理,高中低各種墓區群在墓園內呈格式化排列。供廣大喪戶不同層次的選購。不論是維修老墓、綠化道路、看管護理還是新選墓穴,公墓管理處都統一收費、統一標準、統一開具正式票據。

教育

1992年撤區並鄉後白蓮鄉成立教育組,全鄉共有初級中學兩所(白蓮國中、牛集國中),國小18所,共有學生6100人,正式教師68人,民師149人,教室400間,其中教學樓一幢24間。國小升學率97%,國中升學率90%。2004年撤消了原教辦室體制,成立了中心校,全鄉共有中學一所(白蓮中心校),職中一所(白蓮職中即原牛集國中),國小14所,私立國小1所,電器化標準教學樓1幢。共正式教師198人。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衛生

鄉衛生院1所(白蓮衛生院)。村衛生室18所,從業人員42人。

計畫生育

計生辦一個,職工7人,計生辦下設服務所1所,醫師2人,計生協會18個,會員18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