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為害症狀:,侵染循環:,發生因素:,防治方法:,
簡介:
異名白苗病。病原玉蜀黍指霜霉Peronosclerosporamaydis(Racib.)Shaw、菲律賓指霜霉P.philippinensis(West.)Shaw、甘蔗指霜霉P.sacchari(Miyake)Shaw和蜀黍指霜霉P.sorghi(West.etUppal)Shaw。
為害症狀:
幼苗和成株都能受害。苗期感病後,全株呈淡綠色,後逐漸變黃色以致枯死。成株多在中部葉片基部發病,初為但綠色條紋,後相互融合併逐漸向上擴展,以後也的下半部或全株變為但綠色至淡黃色,以致枯死。病株較矮,不能結實。在濕潤環境下,病葉表面和背面長出白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
侵染循環:
病菌在病殘株上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孢子囊,借風雨傳播。以後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
發生因素:
氣候潮濕或雨水充沛、地勢低洼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平整土地,雨後排除田間積水,防止苗期淹水。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毀或深埋,發病株率高於20%時應廢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