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古今醫鑒》卷九。為清熱劑,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止痛之功效。主治陽明虛熱有風,下爿牙疼。
基本介紹
- 別名:白芷散(《濟陽綱目》卷一0七)
- 出處:《古今醫鑒》卷九
- 功用:疏風清熱,解毒止痛
- 主治:陽明虛熱有風,下爿牙疼
- 分類:清熱劑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註,
組成
防風、荊芥、連翹、白芷、薄荷、赤芍、石膏。
用法
上銼,水煎,溫服。
功用
疏風清熱,解毒止痛。
主治
陽明虛熱有風,下爿牙疼。
方義
方中白芷、薄荷祛風清熱止痛,防風、荊芥疏解風邪,赤芍涼血消腫,連翹清熱解毒,全方合用,共達疏風清熱,解毒止痛之功。
運用
本方所治,乃陽明伏火與風熱之邪相搏所致之證。
加減化裁
風寒甚者,加細辛,以祛風通絡止痛;鬱火甚、煩躁易怒者,加山梔、牡丹皮以清泄肝火。
附註
附方1:白芷湯
組成 白芷、白朮、芎藭、防風(去叉)各半兩,羌活(去蘆頭)一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半兩,石膏一兩半,牛膝(去苗)、狗脊(去毛)、萆薢(炒)各半兩,薏苡仁(炒)、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附子(炮裂,去皮臍)、葛根各一兩,桂(去粗皮)一兩半。
主治 中風,手足一邊不隨,言語謇澀。
出處 《聖濟總錄》卷九
附方2:白芷湯
組成 白芷、鹿茸(去毛,酥炙)、訶黎勒(煨,去核)、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牡丹皮、地榆、黃芪(銼,炒)個一兩半,肉豆蔻(去皮)一枚,白朮、黃連(去須)、附子(炮裂,去皮臍)、代赭石(碎)、桂(去粗皮)各一兩,黃芩(去黑心)半兩,龍骨(去土)二兩。
功用 溫腎助陽,固沖攝血。
主治 婦人血海虛冷,經行太過。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五二
附方3:白芷湯
組成 白芷一兩,知母一兩七錢,石膏四兩。
主治 瘧病,身熱目痛,熱多寒少,睡臥不安,脈長,以大柴胡湯下之後微邪未盡者。
出處 《保命集》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