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鵝掌柴,中藥名。為五加科鵝掌柴屬植物白花鵝掌柴Schefflera leucantha R. Vig. 的根或莖、葉。分布於廣西、廣東等地。根、莖水煎服,治風濕性心臟病,經前腹痛,感冒;水煎,沖酒服,治風濕腰痛;水煎服兼洗身,治水腫;搗爛敷患處,治骨折;搗爛敷傷口周圍,治毒蛇咬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花鵝掌柴
- 拉丁學名:Schefflera leucantha R. Vig.
- 別稱:廣西鵝掌柴、廣西鴨腳木、七葉蓮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傘形目
- 科:五加科
- 屬:鵝掌柴屬
- 種:白花鵝掌柴
- 分布區域:廣西、廣東
- 採收時間:全年可采
- 用量:9-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 味,主 治,用法用量,生理特性,分布區域,生長環境,採集加工,藥材性狀,
入藥部位
根或莖、葉。
性 味
味微苦、澀,性溫。
主 治
根、莖水煎服,治風濕性心臟病,經前腹痛,感冒;水煎,沖酒服,治風濕腰痛;水煎服兼洗身,治水腫;搗爛敷患處,治骨折;搗爛敷傷口周圍,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生理特性
灌木,高2米,有時攀援狀;小枝幹時有縱皺紋,無毛;節間短,長1-1.5厘米。葉有小葉5-7;葉柄長4-8厘米,幼時密生短柔毛,很快變無毛;小葉片革質,長圓狀披針形,稀橢圓狀長圓形,長6-9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均無毛,邊緣全緣,反卷,中脈僅下面隆起,側脈5-6對,和稠密的網脈在兩面甚明顯而隆起;小葉柄纖細,長0.5-2.5厘米,中央的較長,兩側的較短,被毛和葉柄一樣。圓錐花序頂生,長約12厘米;分枝很少,多少呈傘房狀,幼時被絨毛,老時變稀至無毛;傘形花序直徑約1厘米,總狀排列在長約7厘米的分枝上;總花梗長1-1.5厘米,花梗長約5毫米,均疏生星狀絨毛;萼長1毫米,被毛或無毛,邊緣近全緣;花瓣5,長約2毫米,無毛;雄蕊5,花絲長約3.5毫米;子房5室;無花柱,柱頭5;花盤稍隆起。果實卵形,有5稜,黃紅色,無毛,連隆起的花盤長6-7毫米,直徑5毫米;花盤五角形,長為果實的1/3。花期4月,果期5月。
分布區域
產於廣西(武鳴)、廣東(廣州栽培)。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或石山上。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莖枝呈圓柱形,常斜切成厚片或段。外表面灰白色至淡黃棕色,具縱皺紋及點狀皮孔。有時可見環狀葉痕,栓皮常片狀脫落,體稍輕,質堅實。斷面黃白色,皮部薄,木部寬廣,放射狀紋理明顯,髓部質松或成空洞。葉多切碎,完整小葉片革質,長圓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並稍向下反卷。上面灰綠色或灰棕色,下面色略淡。中脈及羽狀側脈於上、下面凸出。氣微,味微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