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羽扇豆學名白羽扇豆(Lupinus albus),豆科羽扇豆屬植物。一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掌狀複葉,小葉5-9枚,長圓狀披針形至倒卵形,總狀花序多花,花長約1.5厘米,互生,花冠白色,莢果線形,扁平,花期2-4月,果期3-6月。白羽扇豆性喜涼爽,陽光充足,忌炎熱,稍耐陰,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質,中性及微鹼性土壤植株生長不良。白羽扇豆原產地中海區域,我國見於栽培。白羽扇豆即可作飼料與綠肥,又可作觀賞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羽扇豆
- 拉丁學名:Lupinus albus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薔薇目 Rosales
- 亞目:薔薇亞目 Rosineae
- 科:豆科 Leguminosae
- 亞科:蝶形花亞科 Papilionoideae
- 族:染料木族 Trib. Genisteae
- 屬:羽扇豆屬 Lupinus
- 種:白羽扇豆
- 分布區域:地中海和我國
形態特徵,生態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繁殖技術,栽培方法,病蟲害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莖直立,粗壯,被貼伏或伸展的絹狀長柔毛。掌狀複葉,小葉5-9枚;葉柄長於小葉片;托葉鑽形,先端錐尖,長1.5-2厘米,基部稍與葉柄連生,被毛;小葉長圓狀披針形至倒卵形,長25-40毫米,寬12-18毫米,先端鈍至銳尖,基部楔形,邊緣睫毛狀,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柔毛,中脈細,上面平坦,下面稍隆起,側脈不明顯。總狀花序多花,長5-10厘米,頂生;花序軸長於葉;花長約1.5厘米,互生;苞片鑽形,早落;花梗短,長3-5毫米;小苞片短,線形;萼二唇形,長8-9毫米,綠色或淡藍色,被毛,下唇長於上唇,在果期宿存;花冠白色,旗瓣先端藍色,與翼瓣等長,龍骨瓣尖頭。莢果線形,扁平,長4-6厘米,寬8-13毫米,密被長柔毛,後漸禿淨,先端具尖喙;有種子2-4粒。種子凸鏡形,白色至淡棕色,平滑。花期2-4月,果期3-6月。
生態習性
白羽扇豆性喜涼爽,陽光充足,忌炎熱,稍耐陰。深根性,少有根瘤,生於沙質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酸性砂壤土質(ph值5.5),中性及微鹼性土壤植株生長不良。
地理分布
白羽扇豆原產地中海區域,我國見於栽培。
栽培技術
繁殖技術
播種繁殖:於秋季進行,在21-30℃高溫下發芽整齊。羽扇豆生產中多以播種繁殖,春秋播均可,3月春播,但春播後生長期正值夏季,受高溫炎熱影響,可 導致部分品種不開花或開花植株比例低、花穗短,觀賞效果差。自然條件下秋播較春播開花早且長勢好,9~10月中旬播種,花期翌年4~6月。72孔或128孔穴盤點播、覆蓋。育苗土宜疏鬆均勻、透氣保水,專用育苗土或是草炭土、珍珠岩混合使用為好。種子較大,普通或包衣處理,約40粒/克。發芽適溫25℃左右,保證介質濕潤,7~10天種子出土發芽,發芽率高。
扦插繁殖:在春季剪取根莖處萌發枝條,剪成8-10cm,最好略帶一些根莖,扦插於冷床。夏季炎熱多雨地區,羽扇豆常不能越夏而死亡,故可作二年生栽培,宜早春栽植於栽培地,株距40cm,早栽早發棵,開花結籽較早。入夏前結實後地上部分枯萎,秋季再萌發新株,或於枯萎前採收種子。華北需保護越冬。
栽培方法
羽扇豆苗期30至35天,待真葉完全展開後移苗分栽。羽扇豆根系發達,移苗時保留原土,以利於緩苗。在定植以前視長勢情況應進行1至2次的換盆,盆缽的選用最好為高桶盆,以滿足直根性根系的生長需求,確定合理的種植擺放密度。針對秋播種植,越冬時應做相應的防寒措施,溫度宜在5℃以上,避免葉片受凍害,影響前期的營養生長和觀賞效果。土壤酸鹼度的調節,依據羽扇豆的生長習性,栽培過程中控制和調節栽培基質的酸鹼度(pH值)對於羽扇豆正常的生長和開花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較簡便有效的調節方法是對栽培基質施用硫磺粉。由於硫磺在基質中需一定時間的分解(約40天以上)才能起到調節作用,因此施用應儘早進行,一般在移苗後2至3片真葉出現時開始,施用量視栽培基質原有酸鹼度而定。另外,硫酸亞鐵、硫酸鋁等酸性肥料雖具有短期內降低 pH值的效果,但過高的鹽離子濃度會對植物根系造成毒害,生產中要少用。
病蟲害防治
白粉病白羽扇豆白粉病的病原菌為蓼白粉菌。症狀:發病初期在葉片上產生白色小粉點,溫濕度適宜時,病斑迅速擴大,甚至擴展到全株葉片。病情嚴重時,使葉片被白色菌絲所覆蓋,後期有黃褐色至黑色點(子實體),葉片病部增厚,枯花畸形黃。病原及發生規律:病原為蓼白粉菌等。以病殘體上越冬。翌年4~5月氣溫升高,產生分生抱子,借氣流和風雨傳播,抱子可多次侵染。4~10月均可發病。10月花卉入溫室或房間時,病菌也可隨之入內,在適宜的條件下在室內也發病,並成為翌年室外發病的侵染源。防治方法:(1)栽培管理,注意剪除過密和枯黃枝條,使其通風透光;冬季溫室內不能溫度過低;以排水性能好的砂質土壤種植;合理施肥,增強生長勢,提高抗病性。(2)消滅菌源,在病害發生輕時,及時清除病葉。在出入溫室和房屋時,要嚴格檢查,發現病葉及時燒毀,避免成為侵染源。(3)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農抗120或抗菌BO-10乳劑100倍液,或50%加瑞農可濕性粉劑或75%十三嗎啉乳劑 1000倍液, 10天噴1次,連噴幾次可控制病害發生和蔓延。尤其對托市津、粉銹寧藥劑有抗性的白粉病其效果更好。對於一些新產品藥劑,應詳見說明書或先進行一些小的防治試用,然後再大面積使用。
鏽病白羽扇豆鏽病病原為羽扇豆單孢鏽菌,多在葉下面產生鏽褐色粉末狀孢子堆。夏孢子堆主要生於葉上面,橢圓形,排成線狀,淡褐色,有側絲。夏孢子橢圓形,單孢,淡褐色,有細刺,有8-10個分散的芽孔,大小19~26微米×21~32微米。冬孢子堆主要生於葉下面,長形,排成長線狀,不突破表皮,有深色側絲。冬孢子長棒形,雙孢,上端截形或錐形,下部較細,栗褐色,大小18~34微米×35-64微米,柄短,有色。
基腐病 病菌主要是侵染幼苗根莖部,致病部變黑或縊縮,潮濕時其上生白色霉狀物,植株染病後,數天內即見葉萎蔫、乾枯,繼而造成整株死亡。 病原稱立枯絲核病,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傳染途徑:主要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殘體內越冬,土壤中的菌絲營腐生活,不休眠。有報導,無寄主存在時菌絲可腐生140天以上,由於該菌寄主範圍廣,主要靠接觸傳染,即植株的根、莖、葉接觸病土時,便會被土中的菌絲侵染,在有水膜的條件下,與病部接觸的健葉即染病。此外,種子、農具及帶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傳播蔓延。
主要價值
盆栽觀賞:白羽扇豆植株勻稱、葉片茂盛的矮生品種的出現拓寬了羽扇豆的市場推廣範圍,使其有機會走進普通家庭,加上它所賦予的特殊寓意,相信人們會對其加倍的鐘愛。
插花使用:白羽扇豆豐富的植物材料歷來就是花藝大師創作的重要素材,隨著羽扇豆種植量的不斷加大,其作為切花的使用價值逐步被人們注意和發現,實現切花的栽培生產。
經濟用途:白羽扇豆莖葉主要用於青飼和放牧,也製作優良青貯,為豬和乳牛良好的飼料。種子是含蛋白很高的精飼料,並用作綠肥和覆蓋作物,也是蜜源和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