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良寨村位於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雙照街道東南方向,距離鹹陽市區10公里。村裡有276戶,現有耕地1950畝,其中糧食麵積1700畝,以小麥、玉米為主;果樹面積100畝,其它面積150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良寨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雙照街道東南方向
- 人口:1360人
- 村民小組:6個
- 耕地面積:1950畝
- 果樹面積:100畝
發展歷史,地理位置,民風習俗,
發展歷史
白良寨村建於明末清初,距今大約有四百年的歷史。村上姓氏較多,以周、王、范三姓為主,最早一戶為李姓。本村南北走向,有南北城門各一座,城南門西南方向有一顆大槐樹,至今仍枝繁葉茂。
白良寨村人淳樸厚道,崇尚相助。每逢歲時節日,村莊開展戲曲歌謠活動。早在西周時,春天采詩官常振木鐸將流傳民間的歌謠收集於《詩經》之中。民國時期,鹹陽縣於1940年成立社會科,作為專管民間風尚的機關。解放後,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下,發揚優良傳統,移風移俗,革除陋習,不斷樹立新風俗、新風尚,人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
白良寨村人淳樸厚道,崇尚相助。每逢歲時節日,村莊開展戲曲歌謠活動。早在西周時,春天采詩官常振木鐸將流傳民間的歌謠收集於《詩經》之中。民國時期,鹹陽縣於1940年成立社會科,作為專管民間風尚的機關。解放後,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視下,發揚優良傳統,移風移俗,革除陋習,不斷樹立新風俗、新風尚,人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
地理位置
白良寨村位於位於陝西省鹹陽市秦都區雙照街道東南方向,距離鹹陽市區10公里。村裡有276戶,人口1360人,有6個村民小組。村里共14條街道,柏油硬化路面5條。村現有耕地1950畝,其中糧食麵積1700畝,以小麥、玉米為主;果樹面積100畝,其它面積150畝。共有機井5眼,鋪設暗管1000米,主導產業糧食、果樹。有非公企業2個。白良寨村現有村幹部4名,黨員25名。白良寨村民風淳樸,村里民眾組織了老年協會、自樂班、鑼鼓隊。
白良寨村位於雙照街道辦西南,距雙照街道辦4華里,西與白良村相鄰,東與蘇三村相接,九五台以北,西蘭公路以南。全村現有6個村民小組,有276戶,1360人,耕地1950畝,其中糧食1700畝,以小麥玉米為主,果樹100畝。
民風習俗
白良寨人舉辦喪事非常講究,一般老人到60歲左右,就購備老衣(殮衣)、棺木(壽枋)。人一去世(俗稱倒頭),先蒸一碗小米飯(叫倒頭飯),給門上貼一張冥紙,然後,將死人停放在堂屋中間,給死人腳蹬的那邊點一盞油燈,晝夜不滅,叫“長明燈”。全家穿白帶孝,“燒倒頭紙”,並且布置靈堂,在靈桌前再放置一個陶器盆(紙盆),還將親友送的挽帳、紙紮花圈、紙靈堂、金童玉女等懸掛擺設在靈堂及靈桌兩旁。男女孝子按輩份大小,分別跪於靈堂兩邊,謂之“守靈”。與此同時,要派人給有關親友報喪。給死者的娘舅通知時,必須由死者的兒子或孫子中一人披孝前往。死者從去世這天算起,一般只停放三天;第一天請風水先生選擇墓地(叫看穴),請人打墓;第二天成殮;第三天埋葬。發葬前一天請樂人,賃棺罩。下午,將棺罩撐放在街道正中,叫“亮罩”。晚上,孝男在樂工的陪奏下,拄著哭喪棒,穿著孝衣,打著燈籠赴祖墳燒紙,稱“叫靈”。晚上女婿、外甥和出門的女子在這天晚上要點戲請樂工吹奏。有的為了揚名顯祖,還在街上唱大、小戲。在點完戲之後,至親按輩份、長幼在死者靈堂奠酒。形式多種多樣,有三跪九叩,最多有36奠。
解放前,村上僅有100多戶,400多人,村民生活極其貧困,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夾著口袋到處借糧的生活。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翻身做主人,生活日益改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55年辦起了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實現了農業集體化。當時村民吃糧靠救濟,吃水是從二十多丈深的井裡往上挑,磨麵靠牛拉磨,拉土、拉糞也靠牛,做莊家靠土車、架子車,村里只有幾輛腳踏車。點燈靠蠟燭、煤油燈,當時是鹹陽西北有名的窮村,民眾生活水平很低,房屋都屬土木建築,人均住房面積很小,居住條件差。
隨著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的調動了村民生產的積極性,經濟收入逐年提高,村民生產條件、生活條件也有了顯著的改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強。村上實現了自來水到戶,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用水。村上已打機井5眼,鋪設暗管1000多米,灌溉條件優越。村上有私家車十幾輛,種地用的條播機、耕地機2輛,吊車1輛,挖土機2輛,大型運輸車2輛,幾乎每家都有農用車,有的家庭甚至有好幾輛,耕種方式從靠人拉肩扛發展到機械一體化,科技的發展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有力地促進了村民的增收。
以前,村上不通公路,遇上陰雨天氣,村民就擔心害怕,因道路泥濘,不敢出門,生產的蘋果因為運輸車無法進入而久置變壞,賣不到好價錢,村民辛苦的成果換不來收穫。九十年代,村上積極籌措資金,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實現道路砂石化。2009年,又實現了水泥路到村,加快村民致富的步伐。
富裕了的白良寨村家家有電話、手機,機車、電動車也普及到每家每戶。幾乎每家有電視、洗衣機,有七、八家安裝了電腦,好多家安裝了空調、太陽能、冰櫃等現代化電器,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村上現在已建立了合作醫療站、老年活動室,蓋起了新的辦公室。村民的房屋從土木建築發展到後來的磚木建築,再到現在的樓房,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隨著時代的繼續前進和科技的飛快發展,相信在黨的領導和幫助下,白良寨村
解放前,村上僅有100多戶,400多人,村民生活極其貧困,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夾著口袋到處借糧的生活。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翻身做主人,生活日益改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55年辦起了農業合作社,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實現了農業集體化。當時村民吃糧靠救濟,吃水是從二十多丈深的井裡往上挑,磨麵靠牛拉磨,拉土、拉糞也靠牛,做莊家靠土車、架子車,村里只有幾輛腳踏車。點燈靠蠟燭、煤油燈,當時是鹹陽西北有名的窮村,民眾生活水平很低,房屋都屬土木建築,人均住房面積很小,居住條件差。
隨著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的調動了村民生產的積極性,經濟收入逐年提高,村民生產條件、生活條件也有了顯著的改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強。村上實現了自來水到戶,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用水。村上已打機井5眼,鋪設暗管1000多米,灌溉條件優越。村上有私家車十幾輛,種地用的條播機、耕地機2輛,吊車1輛,挖土機2輛,大型運輸車2輛,幾乎每家都有農用車,有的家庭甚至有好幾輛,耕種方式從靠人拉肩扛發展到機械一體化,科技的發展給村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益處,有力地促進了村民的增收。
以前,村上不通公路,遇上陰雨天氣,村民就擔心害怕,因道路泥濘,不敢出門,生產的蘋果因為運輸車無法進入而久置變壞,賣不到好價錢,村民辛苦的成果換不來收穫。九十年代,村上積極籌措資金,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實現道路砂石化。2009年,又實現了水泥路到村,加快村民致富的步伐。
富裕了的白良寨村家家有電話、手機,機車、電動車也普及到每家每戶。幾乎每家有電視、洗衣機,有七、八家安裝了電腦,好多家安裝了空調、太陽能、冰櫃等現代化電器,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村上現在已建立了合作醫療站、老年活動室,蓋起了新的辦公室。村民的房屋從土木建築發展到後來的磚木建築,再到現在的樓房,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隨著時代的繼續前進和科技的飛快發展,相信在黨的領導和幫助下,白良寨村
會走向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