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臉角鴞

白臉角鴞

白臉角鴞,一種猛禽,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白臉角鴞可於橫跨非洲的撒哈拉沙漠與赤道之間的地域中找到其蹤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臉角鴞
  • 拉丁學名:Ptilopsis leucoti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鴞形目
  • :鴟鴞科
  • :白臉鴞屬
  • :白臉角鴞
  • 分布區域: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的整個非洲大陸
  • 命名時間:1820年
  • 命名者:Temminck
  • 英文名稱:Northern White-faced Owl
外形特徵,自我保護行為,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全長19~24厘米,體重不詳,雌鳥比雄鳥體型稍大。全身體羽棕灰,遍布細長縱紋。白色面盤邊緣黑色。虹膜深黃或橘紅。
生長繁殖
每年1~9月為繁殖季節,利用天然樹洞後其他大型鳥類的棄巢營巢,一個巢位可能連續數年被使用。通常一次產2~3顆蛋,間隔2天產一顆。雌鳥產下第一顆蛋後開始孵卵,孵化期約30天。由雌鳥獨力孵蛋,雄鳥提供食物。幼鳥破殼後約需父母30~32天的養育方可離巢。

自我保護行為

橘色眼睛,身高大約20公分的小型貓頭鷹,敵人靠近時會根據對方的強弱改變體態,從而保護自己。當遇到比自己弱或實力相當的對手時,白臉角鴞會瞪大眼睛展開羽毛並擺動身體威懾對手。而遇到天敵時,它會收縮全身的羽毛眯眼側身,儘量縮小自身體積,將自己偽裝成樹枝。

分布範圍

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