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錦雞(銅雞)

白腹錦雞(銅雞)

白腹錦雞(銅雞)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鳥綱雞形目雉雉族錦雞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腹錦雞(銅雞)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形態特徵,生物學描述,生活習性,

形態特徵

雄鳥頭頂、背、胸等均為金屬翠綠色;枕冠紫紅;披肩白,而具黑色羽緣;下背和腰均棕,向後轉朱紅;尾長,而具有黑白相雜的雲狀斑紋;腹白。雌鳥上體及尾大都棕褐,而滿雜以黑斑;胸棕而具黑斑;腹純白。
雄性成鳥(夏羽):頭頂被以金屬綠色短羽;枕冠狹長,呈紫紅色;後頸披以一片白色而具藍綠和黑色羽緣的扇狀羽,其較長的扇狀羽更具一條與羽毛邊緣幾相平行的藍黑色橫斑;背和兩肩均呈金屬翠綠色,各羽在緊接羽緣處圍以黑紋,羽緣閃著鮮綠色;下背羽毛稍闊,略呈長方形,羽基污黑,中部貫以輝綠色橫斑,而寬闊的羽端則呈棕黃色,這些羽端大都呈露於外,因而使此部幾乎全呈此色;腰羽相似,但在綠色橫斑之上散布以白色短斑;較短的尾上覆羽,其在中央部位者黑而具白色橫斑,羽端朱紅,其在兩側者黑而具寬闊的白端;較長的尾上覆羽自而具藍黑色粗形橫斑,粗斑間雜以波狀黑色細紋,羽端細長,而呈橙紅色。中央尾羽特別長,羽色與較長的尾上覆羽相同,但無橙紅色羽端;外側
尾羽的內翈呈黑白相雜為雲石狀,外翈銀灰,向外緣轉為橄欖黃色,全具藍黑色粗形橫斑;兩翅的內側覆羽和飛羽為金屬暗藍色,各羽具黑色邊緣,向外轉為濃黑褐色;初級飛羽黑褐色較淺,並均外緣以白色。臉和喉均黑,散綴以金屬綠色閃點;胸與上背同;腹和兩脅均白,下脅和肛周雜以褐斑;覆腿羽亦然;尾下覆羽黑,有時稍綴以一些白色,羽緣閃綠。
雄性幼鳥(1960年4月5日采自四川會東):頭頂輝綠,枕冠灰,各羽端黑;披肩白,各羽緣以藍綠和黑色;上體與雌性成鳥相似,但黑斑大都閃綠;尾上覆羽銹紅,而具波狀黑色橫斑;尾羽與雄性成鳥同,但較短得多。喉和前頸污黑,而綴以白色橫斑;胸銹紅,而具黑色橫斑;腹純白;兩脅亦白,而雜以黑褐色橫斑;尾下覆羽與尾上覆羽同,但較淺淡。
雌性成鳥(夏羽):額和眉紋部位深棕紅色;頭頂及後頸和頸側等均灰棕色,而具黑色橫斑;耳羽銀灰綴黑;背及兩翅的表面均深棕色,而雜以黑色橫斑,羽端轉棕黃色,下背及兩翅的黑斑較粗,並閃藍輝,而棕黃色羽端部也密綴以黑點;腰及尾上覆羽均棕,而滿布著黑褐色蟲蠹狀細紋和較粗的橫斑;尾棕以至棕紅色,具不規則的黑褐色橫斑及點斑。額和喉白,羽端微綴以棕或黑色;胸淺棕紅色,而具黑色橫斑;腹白;兩脅棕黃,尾下覆羽轉淺棕紅,均雜以寬闊的黑褐色橫斑。
虹膜褐以至淡黃色;眼周裸出部淡灰藍或藍白色;嘴和腳均藍灰色。
量衡度:
性別 體重 全長 嘴峰 翅 尾 跗蹠
♂♂(5) 675—850 約1180—1,441 29—31 207—214 860—1125 75—78
♀♀(5) 624—804 約595—619 26.5—28.5 180—199 294—354 66—70

生物學描述

棲息在海拔2,000—4,000米高度的山地,較金雞所棲的地帶為高,分布到更南地區。平時不見於森林中,常棲於多岩而荒蕪的山地,出沒於多荊棘的灌木叢及矮竹間。單獨或成對地活動,有時曾見1雄與2雌同處一起,但至秋冬時通常20—30隻結集成群,叫聲嘈雜粗澀,與金雞很相近似。善奔走。它的季節性遷移較金雞顯著;夏棲高山岩嵴,冬季遷到山麓地帶。
關於銅雞的食物,據傳因嗜吃竹筍,故民間常稱它為“筍雞”。我們在四川會東於4—5月間剖檢8隻銅雞的嗉囊,所含食物中農作物占一半以上。從雲南西部於1964年4月間採得1隻雄鳥,其胃中含有堅果、草籽及砂粒等。沿山溪邊以及雜亂的竹蔭間覓食;還涉淺水,翻轉石子取食;有時也竄到農田找吃。

生活習性

棲息在海拔2,000—4,000米高度的山地,較金雞所棲的地帶為高,分布到更南地區。平時不見於森林中,常棲於多岩而荒蕪的山地,出沒於多荊棘的灌木叢及矮竹間。單獨或成對地活動,有時曾見1雄與2雌同處一起,但至秋冬時通常20—30隻結集成群,叫聲嘈雜粗澀,與金雞很相近似。善奔走。它的季節性遷移較金雞顯著;夏棲高山岩嵴,冬季遷到山麓地帶。
關於銅雞的食物,據傳因嗜吃竹筍,故民間常稱它為“筍雞”。我們在四川會東於4—5月間剖檢8隻銅雞的嗉囊,所含食物中農作物占一半以上。從雲南西部於1964年4月間採得1隻雄鳥,其胃中含有堅果、草籽及砂粒等。沿山溪邊以及雜亂的竹蔭間覓食;還涉淺水,翻轉石子取食;有時也竄到農田找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