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肨豚,鯨目白蘄豚科白蘄豚屬的唯一種(見彩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肨豚
- 目:鯨目
- 科:白蘄豚科
- 屬:白蘄豚屬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呈紡錘形,體長1.5~2.5米,體重可達230千克;吻部呈喙狀,窄而長,吻尖略向上翹;額頂顯著隆起;眼小,位於口角下方;耳孔極小,形似針眼,位於眼的後下方;背鰭呈低的等腰三角形,位於背中部而略靠後;鰭肢寬,末端圓鈍,尾鰭後緣凹入,呈新月形;背灰色或藍灰色,腹面白色,背鰭、鰭肢背面、尾鰭均為灰色或青灰色,呼吸時,頭部先出水,噴出的水花不高,尾鰭並不出水。中國對白蘄豚的記載最早見於《爾雅》。晉代郭璞(276~324)在《爾雅注》中對白蘄豚的形態和生態做了初步描述。白蘄豚善潛水,但易被機動船的螺旋槳擊傷而致死。通常成對活動。晚春湖水上升時,白蘄豚多游至清潔的小河中交配,3~4月繁殖,每胎1仔。以魚為食,用長喙可捕捉底棲魚類。
分布範圍
中國特產的淡水齒鯨類動物,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在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中也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