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翳病又稱斜管蟲病,是觀賞魚常見、多發病之一,多發生在小缸和水質骯髒的小池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翳病
- 別稱:斜管蟲病
- 釋義:魚類常見病
- 病原體:鯉斜管蟲
症狀特徵,病原體,防治方法,危害,
症狀特徵
病魚瘦弱,體色較深,體表有乳白色薄翳物質,使金魚失去原有色彩。嚴重時病魚的鰭條不能充分伸展。病原體寄生於體表和鰓上,使魚呼吸困難,呈“浮頭”狀,換清水後仍不能恢復正常。
病原體
是鰓斜管蟲、體長約0.049毫米,寬約0.03毫米。對當年金魚受害最大。斜管蟲適宜繁殖的水溫為12-18℃,水溫12-8℃時,仍有大量出現。蟲體經過3-5天,就大量繁殖。最初少數魚死亡,繼之大量死亡。室外魚池水溫在25℃時,通常不發病,但在室內小缸、小池中,還有此病出現。我國各地都有發生。
防治方法
1 用食鹽水2%濃度浸洗5—15分鐘。
2.用高錳酸鉀2Opp,濃度,水溫10~20℃。
一般的蟲體2+附著在鰓組織卜的蟲體(仿陳啟榮.1955圖1 魚波豆蟲稿的痛原體時,浸洗2o~30分鐘;水溫20—25~C時,浸洗15—20分鐘;水溫25℃ 以上時,浸洗1O一15分鐘,
3.將水溫保持20~30℃可以防治淡水熱帶魚的魚波豆蟲病。
4 用硫酸銅0.7ppm濃度全池遍灑。
危害
此病是魚類常見病,多發生在小缸和水質較髒的水池中。對當年生幼魚危害最大。繁殖的水溫為12~18℃,從發現少數蟲體,經過3~5天,就大量繁殖,最初少數魚死亡,繼之大量死亡。金魚、錦鯉、淡水熱帶魚都會得病,在室外魚池水溫在25℃以上時,通常不會發病,但在室內水缸、水池中,還有此病出現。在長江流域一帶,每年12月至來年5月為流行季節,我國各地都有此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