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啄木鳥指名亞種

白翅啄木鳥指名亞種

白翅啄木鳥指名亞種(學名:Picoides leucopterus leucopterus)是白翅啄木鳥的一個亞種。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新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翅啄木鳥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Picoides leucopterus leucopte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鴷形目
  • :啄木鳥科
  • :啄木鳥屬
  • 白翅啄木鳥
  • 亞種:白翅啄木鳥指名亞種
  • 分布區域:新疆
  • 命名者及年代:Salvadori,1870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中等體型(23厘米)的黑白啄木鳥。似大斑啄木鳥,翼合攏時具大塊的白色區域而非黑白色斑。虹膜-褐色;嘴-灰而端黑;腳-灰色。
雄鳥前額、耳覆羽和下體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玫瑰紅色;頭頂、背黑色、枕部有一紅色塊斑。從嘴角開始有一寬的黑帶向後下方延伸至胸側。翅上小覆羽、肩和內側飛羽白色,內側飛羽具黑色中央條紋和尖端;初級飛羽主要為白色,具黑色亞端斑和尖端。4對中央尾羽黑色,兩對外側尾羽白色,具黑色橫斑。白翅啄木鳥雌鳥和雄鳥相似,但枕部無紅色塊斑。幼鳥和成鳥相似,但在飛羽和尾上白色面積更大,頭部紅斑不在枕部而在頭頂。
大小量度:體長220-230mm,翅長♂124-131mm,♀123-133mm。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腳、平原、低地、山谷、河流等地的闊葉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現於楊樺林、柳林、灌叢、山坡草地、果園和公園中,甚至在半荒漠地區的稀樹灌叢地區亦有出現。很少出現在針葉林。常單獨活動。繁殖期成對。
主要以天牛成蟲和幼蟲、鞘翅目昆蟲、叩頭蟲、螞蟻、小蠹蟲、吉丁蟲、蚜蟲、松毛蟲和蟲卵等各種昆蟲為食。也吃蜘蛛、蠕蟲等其它小形無脊椎動物。秋冬季也吃部分橡實、松子、稠李等植物果實和種子。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新疆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3-5月,營巢於樹洞中。通常每年都要啄新洞。有時啄出洞後又棄掉不用,重新再啄新洞。一般多選擇心材腐朽,易於啄鑿的闊葉樹營巢。巢洞由雌雄鳥輪流啄。洞口距地高4-15米。洞中墊有樹木屑和樹的韌皮。每窩產卵4-7枚。卵白色,光滑無斑。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6-17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大約經過23-24天的餵養雛鳥即可離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