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紋革囊星蟲

白紋革囊星蟲

白紋革囊星蟲,學名Phascolosoma albolineatum Baird,1868,同時有異種Phascolosoma albolineatum ,Baird,1868、Phymosoma albolineatum,Selenka,De Man and Bulow,1883、Phymosoma albolineatum,Augener,1903、Physcosoma albolineatum,Fischer,1913。

主要分布於印度一西太平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紋革囊星蟲
  • :動物界
  • :星蟲動物門
  • :革囊星蟲綱
  • :革囊星蟲目
  • :革囊星蟲科
  • :革囊星蟲屬
  • 亞屬:革囊亞屬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情況,文獻,

基本信息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Sipuncula:星蟲動物門 - Phascolosomatidea:革囊星蟲綱 - Phascolosomatiformes:革囊星蟲目 - Phascolosomatidae:革囊星蟲科 -Phascolosoma:革囊星蟲屬 -Phascolosoma:革囊亞屬
學名:
Phascolosoma albolineatumBaird,1868
中文名:
白紋革囊星蟲
中文拼音:
BáiWénGéNángXīngChóng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Phascolosoma
模式標本產地
菲律賓群島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異名信息
Phascolosoma albolineatum,Baird,1868
Phymosoma albolineatum,Selenka,De Man and Bulow,1883
Phymosoma albolineatum,Augener,1903
Physcosoma albolineatum,Fischer,1913

形態特徵

體圓筒狀,後部稍寬,末端尖細。體長30—70mm,寬3一7mm。吻為體長的1/2一2/3,背面有褐色橫斑。體壁薄半透明,可見縱肌束和內臟器官。體色乳黃,微帶紅色。體表面分布有棕色錐形乳突,體後部和吻部的乳突較大。吻鉤22—24環,每鉤棕黃色,主齒強度彎曲,大於90度角,副齒鈍平,透明中溝的前溝細而短,未能通入主齒,透明三角區清晰,角質橫桿較細長,其後有一列小疣突。觸手指狀,14—16個,在口的背側呈馬蹄狀排列。
縱肌層分離成束,束間有分支,體前部肌束約20束,後部可達30束,環肌連續。腸螺旋25—27轉。普利氏管無細管。直腸盲囊呈囊狀,著生在最後1個腸螺旋的腹面。肛門稍高出腎孔約2mm。腎管1對,黃色,長約35mm,後部1/3游離,腎孔開在3—4縱肌束間。收吻肌2對:腹對較長,可達體的2/3處,始自3—8縱肌束,離腎孔40mm背對短,始自5—9縱肌束,相距腎孔30mm。紡錘肌前端發自肛門前體壁,末端固著。固腸肌前端2個根,分別始自第1腸螺旋和中腸末的腸壁上,中段合併為1條,末端在背收吻肌前7mm處,固著在左側的第1縱肌束上。腦神經節有明顯的1對眼點。

生長環境

本種是暖水性種類。棲息於潮間帶,穴居在珊瑚礁石之中。

分布情況

印度一西太平洋。海南島、西沙群島、台灣;朝鮮半島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加羅林群島,大堡礁,迪戈加西亞島,南非納塔爾港。

文獻

  • Augener. 1903. 不詳. : 297.
  • Baird. 1868. 不詳. : 91.
  • Fischer. 1913. 不詳. : 99.
  • 周 紅 李鳳魯 王 瑋 編著. 2007.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四十六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206.
  • Selenka,De Man and Bulow. 1883. 不詳. : 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