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黃皮是產於廣西梧州昭平、鐘山及柳州的柳城等地的果樹,屬於黃皮中的一種。其果實心臟形單果重6.7~7.3克,果皮淺黃色、較厚,果肉黃白色、肉脆,味道甜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糖黃皮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科:芸香科
- 屬:黃皮屬
- 種:白糖黃皮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品種分類,
形態特徵
白糖黃皮又名白糖甜黃皮,產於廣西梧州昭平、鐘山及柳州的柳城等地。果實心臟形,單果重6.7~7.3克,果皮淺黃色、較厚,果肉黃白色、肉脆;可溶性固形物13%~20%,味清甜,有香氣,種子1~5粒。果實7月上旬~8月上旬成熟,可種植。
生長環境
白糖黃皮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對土壤要求不高,山坡地、池塘邊、屋前屋後的粘壤土、砂壤土都可種植。以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1月平均溫度在12℃以上為最。白糖黃皮坐果率的高低與花粉萌發率有很大的關係,而花粉萌發率則受開花狀態不同、品種差異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在生產中,白糖黃皮的坐果率差異很大,且不同年份開花坐果也不同
分布範圍
主要價值
2.肝胃氣痛:生黃皮果曬乾,每日10個,水煎服。或用白糖黃皮樹根l至2兩,水煎後去渣,加黃酒沖服。
3.疝氣偏墜:白糖黃皮樹根2兩,小茵香5錢,水煎後去渣,沖入黃酒適量,溫服,一日 2次。
4.風痰流注,寒性膿瘍:白糖黃皮樹嫩葉,白糖黃皮果核焙燥研細,龜板砂炒研末,各4兩,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錢,一日2次,以黃酒送下。
5.蛔蟲上攻,心下痛:白糖黃皮果6錢(鮮者2兩),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傷:白糖黃皮樹葉2兩,焙燥,研細,用適量好黃酒隔水燉煮,一月分2次溫服,並以藥渣敷於傷口。
7.腸痙攣,腸癌痛,胃神經痛:白糖黃皮果核炒香,研細末,以水或黃酒送下,每服2錢,一日2至3次。
品種分類
崗黃皮 齒葉黃皮 齒葉黃皮(原變種) 光滑黃皮 海南黃皮 湖北黃皮 黃皮 黃皮屬 假黃皮 毛齒葉黃皮 毛葉黃皮 細葉黃皮 香花黃皮 小黃皮 雲南黃皮 雲南黃皮(原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