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

白社

“白社”國畫研究會著眼於學術, 是潘天壽先生倡導的,1932年成立時成員諸聞韻、潘天壽、吳茀之、張書旂、張振鐸共五位,分別為上海美專、國立杭州藝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及新華藝專的教師,至1937年抗戰爆發結束活動。 他們努力繼承文人畫的優秀傳統,主張以“揚州畫派”的革新精神從事中國畫創作。各人修養都不錯,又十分注意獨創性,創自己的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社
  • 類別:國畫研究會
  • 拼音:bái shè
  • 國家:中國
詞語,拼音,詞語解釋,國畫研究會,

詞語

拼音

bái shè
白社

詞語解釋

1.地名。屬於河南省滑縣,是一個自然村,分為三個行政村:毛白社、孫白社、李白社。 郵政編碼:456472 區號:0372 地方特產有小麥、花生、玉米、大豆、高粱、紅薯、棉花、西瓜、辣椒、蘋果等等。
2.地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 洛陽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陳子敍 共守事之,從學道。”亦見《晉書·隱逸傳》。 唐 吳筠 《高士詠·董威輦》:“ 董京 依 白社 ,散發詠玄風。”
3.地名。在 湖北省 荊門市 南。《清一統志·湖北·荊門州》:“ 白社 ,在 荊門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勝志》:古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 唐 都官 鄭谷 常居此。”
4.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學。” 唐 白居易 《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遊伴, 青門 遠別離。” 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近義詞:林泉,潯陽田,林丘,幽居,林漵,桃花潯,桃花源,桃花洞,三徑,長林豐草
5.特指某些社團。 清 吳偉業 《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二:“蟲鶴變餘存白社,刼灰飛盡表青山。”此指復社。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白社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汪文溥 《題亞子》詩:“仍世築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黃犢。”以上指南社。 郁達夫 《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歡聯白社居千日,淚灑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6.白蓮社的省稱。 唐 賈島 《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別憶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 遠公 ( 慧遠 )求。” 清 吳偉業 《靈岩觀設戒》詩:“不信 黃池 會,今看白社開。”參見“ 白蓮社 ”。
7.特指 隋 末農民起義的一個團體。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 李密 大破自 洛陽 出擊的 隋 軍,聲威大振…… 譙郡 黑社、白社、 濟北 張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驢賊 等都來歸附。”

國畫研究會

“白社”誕生 著眼於學術
20世紀30年代我國藝術家結社盛行,1935年僅上海一地便達80個之多,其中又以書畫群體為最。這一時期書畫家結社與古代的文人雅集有其一定的淵源關係,但又有一個明顯的不同,這就是受到近代工商業經濟大潮的影響,多數社團畫會的作用較多地在於發揮經濟功能,制定畫家潤例,促使書畫流通買賣,於研究學術、切磋技藝反倒有些顧不上了。尤其在上海,許多書畫家入會賴以生存,所以常常一人跨幾個畫會,以此來提高經濟效益。在如許畫會之中,“白社”國畫研究會顯得有些與眾不同,他們沒有把精力用於經行銷售字畫,卻真正著眼於學術。
“白社”高材生
“白社”國畫研究會是潘天壽先生倡導的,1932年成立時成員諸聞韻、潘天壽、吳茀之、張書旂、張振鐸共五位,分別為上海美專、國立杭州藝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及新華藝專的教師,至1937年抗戰爆發結束活動。五年里先後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開過五次畫展,出過兩本《白社畫集》。第三次畫展以後成員增加朱屺瞻、諸樂三、姜丹書、潘韞華、郭沫文,共十人。日後白社成員中,除了最後兩位寡聞,其他可以說全是名家,好幾位稱得上是藝術大師,白社成材率之高足以讓人刮目相看。如今美協、畫院甚多,卻難出大師,白社作為個案該有所啟迪。5人間有著師生關係,潘天壽、諸聞韻是另3位在上海美專就讀時的老師。相對來說,大家志同道合,畫風相近。重書畫創作,又重畫論、畫史、金石書法、詩文研究。他們努力繼承文人畫的優秀傳統,主張以“揚州畫派”的革新精神從事中國畫創作。各人修養都不錯,又十分注意獨創性,創自己的風格。
“白社”留下的資料很少
白社留傳下來的資料較少,但從散見的片言隻語可見,當時在社會上也許名氣不算大,但其相當務實。
“白社”特點之一
他們定期研討畫藝,觀摩作品,每年每人交精品20幅,既努力國畫創作又選定課題研究,定期交研究成果,每個人的積極性幾乎發揮到極致。發起人潘天壽說得比較平緩:“大家都是以教書為業,勿生惰性,每周上完課後,就無所事事,閒散起來,讓寶貴的時間白白空過,深感可惜。”(見張振鐸《憶壽師》)但因為志同道合,成員入社都自覺從嚴要求。如吳茀之在此後“每天從事國畫創作、學習研究和美術教育,簡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他為自己作了八個方面長遠打算:“
⑴堅持作畫宗旨:取經多方,融會貫通,自出新意。
⑵擴大畫題:人物十三題,走獸九個題,山水七個題,花卉二十一個題,禽鳥十二個題,蔬果八個題,鱗介五個題,昆蟲五個題,博古三個題。總計八十六個題,保證質量,按時完成。
⑶技法探討,力求筆墨當隨時代。
⑷書法日課,不容間斷。臨馬鳴寺碑、鐘繇、黃山谷、傅青主等歷代碑帖。
⑸‘外師造化’,游黃山、溫州、麗水、浦江等地。
⑹理論研究和詩文修養。編寫《中國畫概論》上編完成。撰《畫微隨感錄》一冊。詩好唐李白、杜甫、王維,宋陸游等。取法恬淡而富有韻致一路。勤於吟詠,將部分詩稿,錄於《畫中詩》冊,共收280餘首詩。⑺同仁筆會,課堂示範。
⑻成立‘吳溪國畫函授室’,訂函授簡約十二條,收江浙一帶學生九名,培養業餘美術人才。”(摘自張岳健《吳茀之》傳)規劃細密,內容全面,措施落實,令人膺服。白社對於成員個人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一斑。
“白社”特點之二
同仁研討,直言不諱,一掃慣常以寒暄捧場為主的風氣。如,關於張書旂畫上常用白粉問題,被人稱為“白粉主義”,同仁間就有批評意見,張書旂本人則據理申辯。當然也有人認為潘天壽、張振鐸的畫有“霸氣”,而他們則認為這是骨氣,不改初衷。儘管事後各自都按自己的性情發展,但同仁所提的意見,從反方給與的告誡不同程度地起了作用。譬如,張書旂雖然因市場所需仍用白粉較多,但他心裡是明白的。他甚至戲稱,“你們為的是身後之名,我為的是身前之樂。”的確,每次展覽只有張書旂的畫會售罄,他的畫雅俗共賞,擁有眾多的“冬粉”。後來他畫巨幅《百鴿圖》賀贈羅斯福連任美國總統,海內外聲譽鵲起。吳茀之初期學吳昌碩太像,白社同仁贊成經亨頤先生的觀點,認為有“昌氣”不好,後來吳茀之取經多方,發揮獨創精神,自立門戶,終於以豐潤剛健、婀娜多姿的風格而獨樹一幟。
“白社”特點之三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因為該社成員均是高等學校的藝術園丁,他們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堅持“藝以人傳”。中國畫歷來講究格調、意境,講究人品、畫品,白社在這方面相當重視。幾十年後我們在蒐集資料,向他們學生輩調研時,總會聽到對他們品德方面不竭的讚譽,感受到那種深深的敬仰之情。他們把畫好國畫,教好學生,當成自己肩上的歷史使命,他們有志于振興民族繪畫以振興民族精神,這一點現在的藝術院校恐怕就大大不如了,也許當時國家境況有別。尤其是潘天壽後來任國立藝專校長、浙江美院院長,張振鐸擔任湖北藝術學院副院長,他們早年的那種藝術精神依然在起作用。除了諸聞韻、張書旂早逝外,潘、吳、張三位後來都是省以上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美協主席等等。白社是他們學藝的起步階段,他們許多好習慣也是那時候養成的。譬如為了相互督促,社規中甚至有一條,限期必須交作業,過期不交者罰款一元。幾十年過去了,1985年張振鐸老人接受採訪還說到,當年張書旂被罰款過。後來他們幾位說到做到,沒有拖拉作風,恐怕與此有些關係。張振鐸入白社時才虛齡25歲,已任上海新華藝專教授,張書旂是他堂侄已經32歲。在學術爭論中張振鐸不多說話,可以想見多少有點少年老成,成熟較早。抗戰時期,他與潘天壽、吳茀之三位白社同仁隨國立藝專遷內地教學,在呈貢安江村同住一室,被譽為文人相親的榜樣,一時傳為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