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礬煮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礬煮散,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七二。主治小兒牙齒急疳,蟲蝕齒床,及口面腫,開口不得,臭爛疼痛不可忍。

基本介紹

  • 名稱:白礬煮散
  •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二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白礬(燒灰)、防風(去叉)、細辛(去苗葉)、附子(生用)、乾薑(炮)、白朮、甘草(炙)各半兩,蛇床子(微炒)一分,藜蘆(去蘆頭)、椒(去目並開口者,炒出汗)各一分。

用法用量

上為細散。每用一錢匕,。以無灰酒一盞。水半盞,煎十餘沸,熱含冷吐,一日三次。以愈為度。

主治

小兒牙齒急疳,蟲蝕齒床,及口面腫,開口不得,臭爛疼痛不可忍。

方義

白礬解毒殺蟲、止瀉止血;防風味辛、微甘、性微溫,發表、祛風、勝濕、止痛;細辛解毒消腫;附子解毒鎮痛;乾薑、藜蘆、椒殺蟲解毒;白朮燥濕利水;甘草調和諸藥;蛇床子燥濕殺蟲。

文獻摘要

《聖濟總錄》:“論曰:急疳謂疳勢急暴,其狀唇口忽燮青白,齒斷腮頰疼痛,或赤或黑,朽爛,膿血俱出。速宜針去惡血,黠烙死肌。此蓋養護無方,甘肥遇度,致風熱內稹,五藏俱虛,蟲因虛勤,上蝕口齒,攻注頰,不早治之,死於旬日,俗謂之走馬疳是也。”
《聖濟總錄》:“治小兒牙齒急疳,蟲蝕齒床,白礬煮散方;治小兒齒損爛腐,麝香膏方;治小兒齒疳,牙劬腐爛,牙齒脫落蟾灰散方;治小兒齒疳蟲蟹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