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砒膏

白砒膏主要藥物組成為白砒、澱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砒膏
  • 主要材料:白砒、澱粉
方藥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臨床套用,來源,附註,

方藥組成

①白砒條:白砒10g,澱粉50g,加水適量,揉成麵團,捻成線條狀,待自然乾燥備用。②一效膏:硃砂50g,炙甘石150g,冰片50g,滑石粉500g,澱粉100g,加麻油適量,調成糊狀。

功效主治

皮膚癌。

用法用量

局部常規消毒後,於腫瘤周圍,間隔0.5~1.0cm處刺入白砒條,深達腫瘤基底部,在腫瘤周圍形成環狀,外敷一效膏。

臨床套用

22例中有4例7~15天治癒,6例16--30天治癒,3例31~40天治癒,7例41~60天治癒,2例61~90天治癒。隨訪1~5年不等,無一例復發。金某,男,61歲,病歷號1346,1970年11月19日初診。口唇右上方生一腫物40餘年,近一年來因經常碰破出血,腫物逐漸增大,無癢痛。查:一般狀態好,腫物2.5cmX4am,高2cm,觸之堅硬,伴有觸痛,剝出痂皮,見有凹凸不平的粉紅色糜爛面,有臭味,右側下頜淋巴結腫大。余正常,病理及臨床診斷均為基底細胞癌。局部常規消毒,沿腫毒邊緣插入白砒條,中心插入2支,露出部分折出,外敷一效膏。每日換藥1次。5天后複診,腫瘤變軟變黑,壞死組織與健康組織分離。局部清洗,剪除壞死組織,露出新鮮創面,外敷一效膏。12月21日複診:傷口癒合平坦。腫大的下頜淋巴結消退而告愈。隨訪10年無轉移,無復發。

來源

《中醫雜誌》,1986,(2):40。

附註

本療法適用於皮膚癌之初期無轉移者,療效可靠。白砒條插入後的12~24小時內出現腐蝕作用,2~6日腫物可脫落。白砒的每次用量為243mg,按《中國藥典》規定口服極量為5mg,故不致引起中毒反應。白砒條的插入方法是整個治療過程的重要一環,如果不能使腫瘤組織1次壞死脫落,容易出現轉移。因腫瘤組織周圍組織堅韌,故一般在插入腫瘤基底部時有一種綿軟感。局部壞死組織形成後,需及時剪除,再用攝子探查基底處是否還有殘留的腫瘤組織,如果有,需要即刻補插藥條。在藥條插入後,需每日換藥(一效膏)1次,直至治癒。治療過程中要加強無菌觀念,嚴防感染。對於疼痛難忍者可加用止痛藥。也可在製做白砒條時加入適量苯唑卡因。套用外用藥同時內服清熱解毒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