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境內群山岩石多白色,尤以玉甑峰(道士岩)石色純白,故名白石山,鎮以山名。
【概況】樂清市轄街道。位於市境西南部,與柳市鎮、北白象鎮及永嘉縣接壤。面積47.9平方千米。總人口3.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8萬人(2011年)。轄1個社區、25個行政村,設有中雁、玉溪、玉甑、玉虹4個農村新社區。辦事處駐中雁南路288號,距市區10千米。地形呈半山區半平原特徵。甬台溫鐵路過境,設有樂清站。中雁盪山為國家級雁盪山風景名勝區之一部分,主要景區坐落境內,有玉甑峰、玉虹洞、東漈、西漈等著名景點。
【沿革】1949年為白石鄉,1952年改鎮,1956年為中雁鄉併入,復稱白石鄉。1958年為柳市公社白石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82年析置中雁公社後仍稱白石公社,1983年復建鄉,1985年改白石鎮,1992年中雁鄉併入。1996年,面積47.9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轄上陳、岐元、街口、新村、大岙、甩稻岩、東浹、密川、北新、上升、下阮、新河浹、坭岙、合湖、鳳凰、下印、中雁、岙上、赤水垟、上坭、中石門、中湖、下坭、下馬嶺、鐘前25個行政村和白石1個居委會。鎮政府駐玉溪北路。
2008年末,面積47.9平方千米,人口2.92萬人,轄白石1個居民區,新村、北新、甩稻岩、密川、東浹、岐元、大岙、上陳、街口、下阮、新河浹、合湖、下印、鳳凰、坭岙、上升、岙上、赤水垟、上坭、中石門、下馬嶺、鐘前、下坭、中湖、中雁25個行政村。2010年末,戶籍人口30315人,常住人口35021人。2011年撤鎮改設街道。
【郵編】325604【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30382006:~001 123仙源社區 ~200 220新村 ~201 220北新村 ~202 220甩稻岩村 ~203 220密川村 ~204 112東浹村 ~205 112岐元村 ~206 220大岙村 ~207 112上陳村 ~208 112街口村 ~209 112下阮村 ~210 111新河浹村 ~211 112合湖村 ~212 220下印村 ~213 220鳳凰村 ~214 220坭岙村 ~215 112上升村 ~216 220岙上村 ~217 220赤水垟村 ~218 220上坭村 ~219 220中石門村 ~220 220下馬嶺村 ~221 220鐘前村 ~222 220下坭村 ~223 220中湖村 ~224 220中雁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白石鎮330382113:~001 123白石居委會 ~200 220新村村 ~201 220北新村 ~202 220甩稻岩村 ~203 220密川村 ~204 122東浹村 ~205 122岐元村 ~206 220大岙村 ~207 122上陳村 ~208 122街口村 ~209 122下阮村 ~210 121新河浹村 ~211 122合湖村 ~212 220下印村 ~213 220鳳凰村 ~214 220坭岙村 ~215 122上升村 ~216 220岙上村 ~217 220赤水垟村 ~218 220上坭村 ~219 220中石門村 ~220 220下馬嶺村 ~221 220鐘前村 ~222 220下坭村 ~223 220中湖村 ~224 220中雁村
歷史沿革
白石鎮地處常山、江山、玉山交界處,是浙江的西大門,享有“八省通衢、兩浙首站”之稱。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白石稱宣風鄉,屬招賢里。清雍正八年(1730年),全縣置107莊,以《千字文》為序,白石為余字莊,轄白石街、東坊(今中坊)、草坪。蔣蓮鋪、十八里屬藏字莊。宣統二年(1910年),縣設1區14鄉,白石稱“宣風鄉”。
民國初期,仍沿襲清末舊建制。二十八年,宣風鄉屬龍繞區。二十九年,推行新縣制,縣設4個指導區,宣風屬球川指導區。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宣風鄉東起三里亭,西至草坪。
1949年5月常山解放,6月13日,白石區公所建立,此乃白石設區之始。1950年9月,白石轄區始定:東起菖蒲塘,西至草坪,十五里至三里亭稱宣風鄉。
1958年10月,常山縣併入衢縣,白石鄉建白石大隊,後改為白石管理區。1961年10月,常山復縣,白石管理區建白石人民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86年4月,白石鄉改為白石鎮。
解放後,白石鄉辦起了供銷合作社,1954年又對棉花、布匹、糧油實行統購統銷,許多緊俏商品均按計畫供應或憑票供應,導致墟市交易商品減少;特別是“大躍進”後的三年困難時期,農民手中根本無物上市交易,墟日人少時短,成交額非常少,當時人們戲稱白石街墟為“撒尿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生產積極性,特別是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後,給商貿業發展增添了活力。每逢墟日,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的“反季節”蔬菜、地產蔬菜,各種水果、百貨、水產、衣服、鞋類、肉類、禽蛋、副食品、仔豬等應有盡有。入秋後,每逢墟日,從四面八方來白石收購板栗、紅辣椒、土雞蛋的客商雲集,機車、汽車、農用車停在街路兩旁,好不熱鬧。
1998年,白石鎮新建了一個邊貿綜合市場。占地2400餘平方米,建鋼架遮雨大棚4個,設攤位200餘個,內設農副產品、水產、水果、蔬菜、百貨、服飾、肉類、禽、蛋等專業市場。邊貿市場的建成,使白石街墟日年貿易額增加20%以上。
人文古蹟
古街道
白石街村東側有白石山,明萬曆間,按察使詹思虞墓葬該處。關於白石街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讓人刻骨銘心的故事。解放前,白石街還是一條沒有名字的古街道,東漢末年就已經存在。那時候的古道只是一條小路,中間鋪著青石板,後來有了獨輪車,老百姓出門就用上了獨輪車。
古道
白石一帶人逢八月廿三前往關莊橋趕七老倌廟會,九月廿二趕球川晝公廟會,白石本地還有十月十大平廟會和九月初九嶺頭廟會。凡有廟會,當地村民都要請戲班子演木偶戲。此外,嶺頭還有三清會,生男孩者在會期請酒。每年十月十,三清會員前三天齋戒,夫妻隔鋪、沐浴;是日,舉會旗、挑香擔,沿途燃放“三眼銃”,當日到金沙住老店,翌日登三清山拜佛。
古道兩旁的百姓趕廟會、行走、外出,沿途必經青石板古道。久而久之,獨輪車將青石板壓出一條白色的痕跡,村民就把這條古道稱為“白石街”,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白石街,石子路已經變成了水泥路,小道已被修成馬路,人們出行更方便了。儘管古道的模樣變了,廟會文化消失了,但白石街名字的由來卻被當地村民牢牢地記在心裡。
經濟發展
1999年全鎮社會生產總值達4.87億元,比上年增長7.6%,其中工業產值4.21億元,農業總產值2861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5531元;是市重點工業衛星鎮。1997年被評為市首批小康鄉鎮。
白石地處山區與平原交接處,歷來為山貨、手工業品和海鮮產品的集散地。白石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初十傳統集市,歷時一周,農曆三月初十為高峰期,據統計,今年三月初十一天,上市人數20萬人次,參加交易的商品攤鋪達1400餘家,商品成交額近3億元。
白石以橡膠製品為支柱產業(有“白石鞋底走遍全國”一說),儀表、電子、機械、電器、紡織、配件為配套的工業經濟結構,從業人員達8000餘人,產品遠銷全國各地,1999年工業總產值4.21億元。
2014年,白石街道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7億元,同比增長10%,其中工業總產值25.9億元,同比增長14.6%,財政總收入8278萬元,同比增長10%。
旅遊資源
中雁盪景區相繼開發新景點,建成了中雁山莊、太子山莊、玉甑索道、玉虹棧道、溪綠灘、中雁射箭場、逍遙湖、中雁水上遊樂場等項目,從而使景區內初步實現吃、住、游、玩相配套,1998年遊客已達6.1萬人次。
行政規劃
白石鎮最早設定於民國,建國後分為白石、中雁兩個鄉,屬柳市區。1993年柳市區撤銷,白石、中雁合併為白石鎮,直屬樂清市。2011年撤鎮改設街道。
今白石街道辦事處駐中雁南路288號。
郵編:325604。
轄1個居民區、25個行政村:白石;上陳、岐元、街口、新村、大岙、甩稻岩、東浹、密川、北新、上升、下阮、新河浹、坭岙、合湖、鳳凰、下印、中雁、岙上、赤水垟、上坭、中石門、中湖、下坭、下馬嶺、鐘前。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33295 |
男 | 18828 |
女 | 14467 |
家庭戶戶數 | 738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6216 |
家庭戶男 | 13624 |
家庭戶女 | 12592 |
0-14歲(總) | 6858 |
0-14歲男 | 3847 |
0-14歲女 | 3011 |
15-64歲(總) | 24378 |
15-64歲男 | 13954 |
15-64歲女 | 10424 |
65歲及以上(總) | 2059 |
65歲及以上男 | 1027 |
65歲及以上女 | 103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