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短鰭擬飛魚(學名:Parexocoetus brachypterus),屬於飛魚科、頜針魚目魚類。體延長,側扁,標準體長為頭長之4.0-4.6倍。上頜短小,前緣平直,不明顯向前突出,無鱗;幼魚之下頜在發育過程中突出如喙,成魚時此喙退化消失,僅略較上頜突出。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世界分布,中國分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體延長,側扁,標準體長為頭長之4.0-4.6倍。上頜短小,前緣平直,不明顯向前突出,無鱗;幼魚之下頜在發育過程中突出如喙,成魚時此喙退化消失,僅略較上頜突出。無眶前脊。第一鰓弓上鰓耙28-34。體被圓鱗;側線位低,於胸鰭基底下方具一向上分支,向上延伸至胸鰭基底;背前鱗28-32。鰾為單室型。背鰭與臀鰭對在,後位,臀鰭起點在背鰭第3-4軟條之下方,背鰭具13-15軟條,臀鰭具14-16軟條;胸鰭長於頭長,標準體長為胸鰭長之3.1-3.2倍,其末端幾達腹鰭基底上方;腹鰭短小,胸鰭基底至腹鰭基底之間距為腹鰭基底至尾鰭下葉基底之0.9-1.1倍;尾鰭深開叉,下葉遠長於上葉。體背呈淺灰藍,腹部白色。腹鰭後半部白色。另有一亞種O.micropterussimilisBruun分布於大西洋熱帶海域。
生長環境
大洋洄游性魚種,生活於近海或淺海域之表水層,偶而遊動於開放水域。受驚嚇時會利用其特化的胸鰭躍出水面作長距離的滑翔。主要以橈腳類及端腳類等浮游生物為食。所產的卵團具有黏絲,可附著於漂游物或底棲海藻上。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
全球性。廣泛分布於世界各熱帶及亞熱帶水域。
中國分布
主要價值
每年春夏季隨著黑潮洄游至本省東南沿海,是主要的漁期。可利用流刺網或定置網等漁法捕獲,或編織草蓆採收飛魚卵。成魚適合紅燒或煮湯,亦可曬乾食用;魚卵則利用於鹽漬,風味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