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塘街

白眼塘街

白眼塘街,澳門一段有歷史掌故的街區,由福隆下街起,到深巷口一帶。此塘原為北灣中的一環,因漲潮時泡沫飛濺,在海灣中形成滔天雪浪,遂得名“白眼塘”,概人眼皆白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眼塘街
  • 地點:澳門
  • 別名:福隆下街
  • 命名原因:浪花中無數白泡沫
簡介,歷史事件,

簡介

白眼塘街(又稱福隆下街),雖然只是一條短短的街道,但原來的塘區面積頗廣,包括蓬萊新巷、深巷仔一帶,是昔日北灣的一環,流水滔滔,浪拍岸砂,激起白沫,故名白眼塘,至清同治年間才填成陸地,建屋辟街,逐漸形成今貌。
白眼塘街,原為舊日北灣中的一環。因漲潮時,浪花起灣,在海濱中幻為無數白沫,故名之為白眼塘。其範圍由福隆下街起,至深巷口一帶,均屬該塘範圍。過去,白眼塘有許多漁艇灣泊,且是很好的避風之所。一名叫何圭貴的鄉民,向葡萄牙當局承批該塘,向漁艇徵收停泊租稅。至1872年,王祿父子與何圭貴協商,合股填塞該塘,並投資在沙梨頭土地廟右側,另築一石圍塘,安置原有的艇戶。
填塘以後,在現今的蓬萊新巷口處,曾築一街市,後因顧客不多,又改建為鋪戶。此時,蓬萊新巷對開處,仍是一片空地,稱為白眼塘前地,是走江湖者聚居與活動的主要場所。後來,捷成戲院在該處建築,放映電影,不久,澳門新型戲院日益增加,捷成戲院被淘汰,宣告歇業,澳葡政府將該址收回,改作警察分署。其左為濠鏡酒店(即今之新濠酒店),右為江南酒家。該地也是澳門的紅燈區之一。

歷史事件

塘區新填地,建有市亭,用作街市(現“新市巷”之街名,就是由此而來),因生意冷淡,改為鋪戶。亭側曠地,舊稱白眼塘前地,即今澳門岐關公司現址及附近地段;晚上,江湖賣藝,市民游賞,頗為熱鬧。後來,在近海處建有捷成戲院,因業務不前,不數年便結束,改作警察分署後,竟發生一宗澳門歷史性慘案
那是1922年5月29日,葡黑兵在新馬路調戲華婦,民眾憤然阻止,葡警到場,袒護黑兵,反誣民眾擾乩治安,並拘捕1名工人。工人團體召開緊急會議後,派代表到白眼塘警署,要求釋放工人;同時聲援的還有各界人士近萬人。葡警無理開槍,民眾中死傷多人,引起公憤,全澳罷市、罷工、罷課,表示抗議。全澳一片蕭條,頓成死市。
自“五·二九”事件發生後,白眼塘警署折卸,擴展火船頭街,民房亦陸續興建,環境一改舊觀,但這段慘案已永載史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