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錦雞兒

白皮錦雞兒

白皮錦雞兒是屬於豆科、錦雞兒屬的一種植物。強旱生植物。耐乾旱,抗風沙。生於荒漠、乾草原地帶的坡地、礫砂地、乾涸河床、風沙侵蝕溝壑地。分布於中國內蒙古、甘肅、新疆等省區;蒙古、俄羅斯也有分布。其枝葉駱駝四季喜食,山羊春季喜食其花和嫩枝,夏秋季喜食其枝葉、花果。為荒漠區優良飼用植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皮錦雞兒
  • 拉丁學名:Caragana leucophloea Pojark
  • 別稱:阿日滕—哈日嘎納(蒙古族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 :豆目(Fabales)
  • :豆科,有資料歸蝶形花科
  • :錦雞兒屬(Caragana Fabr.)
  • :白皮錦雞兒
  • 分布區域:中國西北部的河西走廊、新疆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採收加工,

形態特徵

灌木,高1-1.5米。樹皮黃白色或黃色,有光澤;小枝有條棱,嫩時被短柔毛,常帶紫紅色。假掌狀複葉有4片小葉,托葉在長枝者硬化成針刺,長2-5毫米,宿存,在短枝者脫落;葉柄在長枝者硬化成針刺,長5-8毫米,宿存,短枝上的葉無柄,簇生,小葉狹倒披針形,長4-12毫米,寬1-3毫米,先端銳尖或鈍,有短刺尖,兩面綠色,稍呈蒼白色或稍帶紅色,無毛或被短伏貼柔毛。花梗單生或並生,長3-15毫米,無毛,關節在中部以上或以下;花萼鐘狀,長5-6毫米,寬3-5毫米,萼齒三角形,銳尖或漸尖;花冠黃色,旗瓣寬倒卵形,長13-18毫米,瓣柄短,翼瓣向上漸寬,瓣柄長為瓣片的1/3,耳長2-3毫米,龍骨瓣的瓣柄長為瓣片的1/3,耳短;子房無毛。莢果圓筒形,內外無毛,長3-3.5厘米,寬5-6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白皮錦雞兒

生長環境

生於乾山坡、山前平原、山谷、戈壁灘。白皮錦雞兒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4月初開始返青,5-6月開花,6-8月結實,10月枯黃。白皮錦雞兒為強旱生灌木,耐乾旱、抗風沙的能力極強。其分布地區的生態環境極端嚴酷,地表基岩裸露或滿鋪礫石,礫石表面具有黑褐色的荒漠漆皮,陽光強烈,空氣灼熱,乾燥,大氣極端乾旱,常年多風,夏熱冬寒,溫差劇烈。年平均氣溫4-10℃,7月份均溫18-25℃,極端最高溫度達32-43℃,元月份均溫-10℃左右,極端最低溫-32--28.5℃,≥10℃的年積溫3100-3500℃;年降水量多在50mm以下(內蒙古的額濟納地區年降水量僅20-30mm,新疆的伊吾地區年降水量僅有35mm);冬春多大風,全年大風日數達85-90天,地面剝蝕極強,使土壤高度石質化,在殘丘地段多為礫質石膏灰棕荒漠土,山前洪積扇為礫質灰棕荒漠土,在古河床和現代侵蝕溝多為沙質原始灰棕荒漠土。在馬宗山-諾敏戈壁荒漠區,白皮錦雞兒多生於地表徑流稍為集中的沖溝中,常與霸王(ZygophyllumXanthoxylon)組成白皮錦雞兒,霸王荒漠群落,但在覆有薄沙層的地段則與駝絨藜(Ceratoideslatens)組成白皮錦雞兒,駝絨藜荒漠群落。它們的蓋度都不超過10%,因此群落的產量均不高。

分布範圍

產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甘肅河西走廊(高台、安西)、新疆東部和北部(吉木乃、烏蘇、精河、奇合、吐魯番)及和碩。

主要價值

白皮錦雞兒灌叢較高大,是荒漠地區駱駝和小羊的良等飼用植物。駱駝一年四季均喜食,山羊在春季喜食其花及嫩枝,於夏季和秋季喜食其當年生枝。據內蒙古農牧學院草原系規劃教研室,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荒漠區所採集的白皮錦雞兒果後營養期的樣品進行常規和胺基酸分析,它的粗纖維、無氮浸出物和灰分均較高,而蛋白質含量偏低,必需胺基酸總量中等。白皮錦雞兒亦為荒漠地區的防風固沙及保土植物。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根部洗淨,切片或剝取根皮,鮮用或曬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