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龍首,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玉龍首
- 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年代:唐朝(公元618—907年)
- 尺寸:高2厘米,長6厘米,寬1.8厘米
白玉龍首,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白玉龍首,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1文物特徵白玉,長方體。“巨”目寬眉長角,吻部前伸,闊 鼻張口露齒,雙耳後抿。嘴角處有一對穿孔,後端有長 方形孔洞,應作為插嵌飾件。唐代玉雕朝實用性、裝飾 性和造型藝術等方向發展,更注重...
觽白玉質,玉質溫潤,有黃色的絲綹玉沁。玉觽呈錐形,龍首,身體為九節螺旋紋,尾光素,尾尖稍彎。龍口內有一豎穿孔,口內上唇處打一橫孔,用以系掛。觽最早是從解結之獸牙演變而來。《說文解字》曰:“觿,佩角,銳端可以解結。”說明觿是用來解繩的,主要特徵就是一端呈尖角。最早古人以獸骨或獸牙...
白玉龍首雕龍帶鉤 白玉龍首雕龍帶鉤是元代玉器。【尺寸】:長15.5厘米,寬3.5厘米,高2.9厘米,重167克 【特徵】:白玉,質地溫潤。一龍首為鉤,怒目圓瞪,鼻孔外卷,闊口微張,雙眉雙耳向後平行後背,腹部凸雕一行走狀龍,張口、上唇上翹、肢體粗壯、五爪、動感突出。
明代,白玉龍首螭虎帶鉤,1989年林縣縣城瓦窯村未紅昌捐獻。白玉龍首螭虎帶鉤,長7.8厘米,寬1.6厘米,厚2.3厘米。白玉龍首螭虎帶鉤:鉤作龍首,柄寬扁,面上雕琢一伏行螭虎,背出一圓扣鈕。龍首作曲頸睜目張牙狀,面目威猛。螭虎昂首擺尾,四足伏臥,朝向龍頭,似以蓄力待發之勢。玉質白色,龍頭受沁泛黃。
明白玉龍首觽是明早期的一件玉器。觽白玉質,玉質溫潤,有黃色的絲綹玉沁。玉觽呈錐形,龍首,身體為九節螺旋紋,尾光素,尾尖稍彎。龍口內有一豎穿孔,口內上唇處打一橫孔,用以系掛。觽最早是從解結之獸牙演變而來。《說文解字》曰:“觿,佩角,銳端可以解結。”說明觿是用來解繩的,主要特徵就是一...
戰國白玉龍首勾雲紋帶鉤 戰國白玉龍首勾雲紋帶鉤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白玉臥蠶紋龍首璜 白玉臥蠶紋龍首璜,春秋時期玉器。春秋 9.2×0.4厘米 估 價:RMB 30000 白玉質,虹形狀,兩端作簡化雙龍首形,中間呈扇形,上下出廓。通體琢起的蟠虺紋,地飾陰線紋。龍口及頂端各穿一孔,便於穿系。
青白玉龍首螭紋帶鉤是明代(1368-1644)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首都博物館。文物特徵 長14.5厘米 寬3.1厘米 明清時期玉帶鉤的用途由實用的腰帶扣,演變為裝飾性的玩賞之物。造型趨於統一,以龍首玉帶鉤為主流。工藝上明代較粗寬,清代較細膩,光亮度高。特別是清代還出現了較多的翡翠龍鉤。此件帶鉤青白玉質,...
白玉菱花形雲龍飾件是元朝時期文物 【年代】:元代 【尺寸】:長9.9厘米,寬6.2厘米,重56克 【特徵】:白玉,雙層透雕,菱花形。做工精細,發、須、關節細毛雕琢清晰可見。龍首向上,三趾,前爪似攫寶珠,身體捲曲,脊骨裸露,巨龍四周環繞著如意式雲頭,底層的紋飾時隱時現,似有大片雲霧,突出主題龍紋,飾...
和闐白玉雕三多紋龍首帶勾 和闐白玉雕三多紋龍首帶勾 和闐白玉雕三多紋龍首帶勾
白玉聯珠紋雲龍帶環 白玉聯珠紋雲龍帶環,是元代文物。白玉,雙層透雕,邊飾大聯珠紋。龍首平視,口吐寶珠,細頸,體為捲曲狀,上陰刻幾組火焰紋;龍爪三趾,趾。【尺寸】:長7.3厘米,寬3.4厘米,重64克
明白玉雙龍帶鉤是明代文物,長13.7厘米,寬2.9厘米,厚3厘米。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白玉,夾雪花點。鉤頭做成龍首狀,鉤背上另外透雕出欲飛的螭龍,形成雙龍對語的情景,鉤柄向上彎曲,帶鉤下部內側連線處有璧狀凸起。整個帶鉤造型精巧、形象生動,雕刻線條流暢而富於變化,透雕技術高超。帶鉤的裝飾圖案寓意“...
清末白玉桃紋龍首帶鉤 清末白玉桃紋龍首帶鉤是清末時期的文物。
清青白玉蟠螭紋龍首帶鉤 清青白玉蟠螭紋龍首帶鉤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此展品為清代玉器。白玉,玉質晶瑩,通體無瑕。底部有圓柱形鈕。1994年5月28日經國家文物局文物鑑定專家組定為二級文物。現收藏於常熟博物館。展品介紹 白玉,玉質晶瑩,通體無瑕。鉤作龍首形,圓眼外突,雙眉上卷,頭頂處有一對角伸至頸部,張嘴,腮微鼓。鉤身上鏤琢一螭龍,鼻翹、眼凸,柱形管鑽空心耳,毛髮...
清中期青白玉浮雕龍首西番蓮紋帶扣 清中期青白玉浮雕龍首西番蓮紋帶扣是清中期的文物。
白玉龍紋帶鉤 白玉龍紋帶鉤,帶鉤頭部為立雕龍首,正面雕一螭與龍對視,背面有一圓鈕。【尺寸】:高2.5厘米,長2.8厘米,寬2.7厘米 【玉色】:白色,玉質晶瑩
清青白玉雕龍首花卉紋帶鉤 清青白玉雕龍首花卉紋帶鉤是清代時期的文物。
清中期青白玉鏤通雕龍首福壽封侯紋帶扣 清中期青白玉鏤通雕龍首福壽封侯紋帶扣是清中期的文物。
這件清代白玉龍帶鉤長9.5厘米,高3.8厘米。清代用玉十分考究,主要用產於新疆和闐及葉爾羌地區的優質玉料。到了乾隆時期,琢玉工藝發展達到鼎盛,技藝真是鬼斧神工,玉器式樣玲瓏奇巧,異彩紛呈,所以遺存作品之多,也是歷史上空前的。這件龍鉤為和田玉,玉質柔和瑩潤,猶如小兒肌膚,完全顯露出了玉質內在美的特徵...
清乾隆白玉螭虎紋帶扣 清乾隆白玉螭虎紋帶扣是清朝的文物。文物特徵 帶扣以白玉為材,由鉤和環兩部分組成,鉤作龍首形,環一端琢橢圓孔,可相互扣合。鉤、環各浮雕一隻口銜靈芝的螭虎,身軀虬曲蒼勁,背面均有一圓形臍鈕。整體造型別致,雕琢細膩 。
白玉倭角巧作龍穿花飾件 白玉倭角巧作龍穿花飾件是元代文物。【尺寸】:長8.5厘米,寬6.2厘米,重88克 【特徵】:白玉質地,利用黃色皮色琢雕花朵、花心。表現一條白色巨龍穿梭在花叢中。龍首上揚,身呈翻卷狀,小腿肌肉採用陰刻線處理。龍身、花葉、寶珠製作巧妙,打磨光潤平整,元代風格突出。
清中期青白玉雕螭紋龍首帶鉤 清中期青白玉雕螭紋龍首帶鉤是清中期的文物。
此展品為元代玉器。此龍鉤龍首平整,丹鳳眼形,三撮細發後飄,蟠螭伏貼鉤背。此鉤為白玉,一側受土浸。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展品介紹 此龍鉤龍首平整,丹鳳眼形,三撮細發後飄,蟠螭伏貼鉤背。螭身圓體,以陰刻線示意脊樑及肋骨,小腿脛部內側均有短小陰刻線,四肢關節多呈圓角度。龍鉤腹部有拴帶圓鈕。此...
傳世的青白玉鏤空蟠龍帶環和白玉龍首觿是永宣時期御用監所制,碾琢工整,形象細部交待明確,一絲不苟,與永樂雕漆、紫禁城內欽安殿白石欄板圖案一脈相通,標誌著洪武至永樂間明代玉器的特有格調已露端倪。明中期 自成化至嘉靖中期(1456~1544)的玉器,多集中出土於南京、上海、江西等地。1977年 5月於南京市太平門外...
明玉雕龍帶勾是明代時期文物。此展品為明代文物。通長12.5厘米。1986年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村出土。白玉質,潔白細膩,有油脂感,局部有黃褐色沁。帶勾採用淺浮雕的製作工藝,龍首狀勾首,勾腹造型若琵琶,較寬,微呈弧形,其上浮雕一螭龍,頸和背有陰刻線紋,隨形延伸至尾端,尾分成兩叉,紋飾凸出器表,鉤背旋...
傳世玉亦有秀美者,如青玉螭耳十角杯、青玉火焰珠把杯、白玉龍首帶鉤環、白玉雙螭絛環帶扣、青玉天鵝荷塘絛帶扣與青玉雙螭臂擱、青玉鏤空龍穿荔枝墨床等。元代出土的玉器有:安徽省安慶市范文虎夫婦墓出土的官府玉青玉虎紐押、玉帶板,時作玉垂雲玉及仿古玉尊等;江蘇省無錫市錢裕墓出土的玉海青攫天鵝環玉龍荷花...
2001年12月,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組五件清代白玉龍首帶鉤拍出6萬6千元,時隔三年,到了2003年,仍然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一件估價7千元的明代玉羊首帶鉤以6.2萬元成交,高出估價數倍。在國外,一件戰國白玉帶鉤曾拍出120萬元高價。金屬帶鉤也分為三個階段,戰國—秦;秦—漢;漢—南北朝。當前戰國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