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玉梅
- 別名:朱岩銓
- 出生地:浙江省嵊縣貴汀
- 職業:越劇旦角演員
戲劇生涯,藝術風格,擅演劇目,高尚人品,活動年表,
戲劇生涯
幼年曾讀過3年“冬春私塾”(每逢冬末春初農閒時讀三四個月)。16歲開始學戲,由啟蒙師傅金裘燦教習落地唱書。後又正式拜“的篤班”藝人錢景松為師,工花旦。1919年2月與王永春搭檔在上海第一戲院演出,18歲與小生王永春合演越劇《梁祝》首稿,是舞台上第一位演祝英台的男演員。後又演唱於天海樓、長春樓、昇平歌舞台、小世界、大世界、新世界等茶樓戲院和遊樂場。在上海演戲的23年中,是越劇男班的“四大名旦”之一,被稱為“越劇梅蘭芳”。抗日戰爭爆發後停業,解放後回鄉務農,並輔導業餘劇團。白玉梅一生只收兩個徒弟,親生女兒小白玉梅,另一位是白玉玲,原江蘇南通市越劇團團長。
藝術風格
他皮膚白皙,眉清目秀,扮相娟麗不俗。嗓子條件雖不很好,但善於運用,出聲軟糯,行腔委婉。其小台步極好,有“行不動裙”的風範。家鄉學藝時,在門前池塘上搭長木板一塊,不論寒暑晨昏,一有空便在此“獨木橋”上來回練習台步,堅持不懈。
擅演劇目
白玉梅擅演劇目頗多,如《梁祝》(飾祝英台)、《琵琶記》(趙五娘)、《文武香球》(侯月英)、《倪鳳煽茶》(倪鳳)、《呆大富貴》(連氏)等等。1919年在上海與王永春合作,把《梁山伯祝英台夫婦攻書還魂團圓記》唱本改編成上中下3本的《梁山伯》,他首次扮演劇中祝英台,在滬很受歡迎。他是《梁祝》首創人之一。他曾說:我喜歡“白”色的純潔;我也愛“玉”的無瑕;我更羨慕“梅”的清雅,有傲霜鬥雪精神,故我改名白玉梅。
高尚人品
白玉梅言行一致,身在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是紅極一時的名伶,可他一塵不染,生活儉樸。他反對吸鴉片,反對宿娼嫖妓軋姘頭,反對賭博,還反對酗酒。他每遇同行、同鄉有難,樂於解囊相助,若有地痞流氓強行勒索,則敢於針鋒相對。某次在昇平歌舞台演出,有一幫二流子到後台尋釁敲詐,他振臂一呼,就與同班藝人用刀槍把子將他們打得望風而逃。他有三子一女,女兒朱巧鳳(藝名“小白玉梅”)便是他的開門弟子。其課藝極嚴,但善於放手讓女兒上台實踐,終於使小白玉梅嶄露頭角,成為越劇男女混演時期的佼佼者。他先後與屠杏花、趙瑞花、施銀花、王杏花、月月紅等組成男女混演的戲班。
活動年表
1919年2月9日,農曆己未年正月初九日:兩副男班在滬競演
自2月4日以衛梅朵、費翠棠為首的男班演出於上海民興茶園後,以琴素娥、紫金香、白玉梅、沈桂芳、王永春等組成的男班,於2月9日起演出於第一戲院(即華興戲園原址),開始了兩副男班在滬競演的局面。越劇從此在滬長演不輟。
1920年12月26日,農曆庚申年十一月十七日:越劇第一個專職樂隊建立
以馬潮水、王永春、衛梅朵、白玉梅領銜的男班,演出於上海昇平歌舞台(在華興戲園原址改建)。並從嵊縣請來“戲客班”的3位樂師周小燦、周孝棠、周林芳,建立了越劇史上第一個專職樂隊,演唱改為由絲弦伴奏,越劇音樂由此進入〔絲弦正調〕時期。
1921年2月25日,農曆辛酉年正月十八日:三副男班在滬競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