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狼城、白狼古城、白狼縣故城
- 外文名稱:bailangcheng
- 地理位置:遼寧省喀左縣平房子鎮黃道營子村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省級文物保護碑
- :
地理位置,相關傳說,古文描寫,
地理位置
通過查閱古代文獻、分析考古成果,遼寧省考古專家 最終確定白狼縣故城址位於喀左縣平房子鎮黃道營子村,並批准《白狼縣故城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古代文獻指證:
1、《讀史方輿紀要》:真君八年,置建德郡,治白狼城,領廣都、石城等縣。
2、《水經注》:(白狼水)北流西北屈徑廣成縣舊城(今喀左縣南公營子鎮一帶)南,俗謂之廣都城。又西北有石城川水注入,石城川水東流經石城縣故城(今凌源市天盛號一帶)南。白狼水北徑白狼縣故城(喀左縣平房子鎮)東。(古白狼水、今大凌河,其幹流唯一一次西北流向即在南公營子鎮境內)
白狼城、廣都城、石城三城,按人字形分布,彼此相距25公里左右,同屬於北魏建德郡,郡府在白狼城。
二、出土文物舉證:
廣都城和石城都是小土城,存在時間較短,目前除文獻記載外,詳細地址已經無法考證。但是白狼城曾作為一郡所在地,且為燕之重鎮,殘缺城牆一直保留到建國後。出土文物包兩漢、魏晉文物,跨越年代和相對位置均與歷史文獻記載相符,尤其以白狼之丞印為最終證物。
三、交通要道佐證:
1955 年以來先後 6 次在馬廠溝、山灣子、北洞、小波汰溝等地發現了銅器窖藏,所出銅器大都為西周初年燕國祭祀山川時埋藏的禮器。這已充分證明遼西古道的走向,而白狼城恰恰在此古道的關鍵節點。
至於建昌縣章京營子所謂的“白狼古城”,既無法解釋建德郡所屬白狼縣、廣成縣、石城縣的相對位置,也無法解釋曾是遠離遼西古道的偏僻區域為什麼要建一個重要關隘-白狼城。
相關傳說
1961年文物普查時,遼寧省文物普查隊詳細考察了位於喀左縣平房子鎮大凌河西岸的黃道營子村古城遺址。當時該古城遺址尚存部分城牆,高約1米,寬約5米,東西長210米,南北寬189米。文物普查隊通過考古挖掘,發現城址中有很多戰國、漢、魏晉時代遺物,其中以漢代遺物為多。如漢五銖與半兩銅錢、“千秋萬歲”瓦當、白狼之丞印章(現存遼寧省博物館)等。除此之外,附近還發現大批漢代古墓群。考古專家據《水經注》“白狼水北逕白狼縣故城東”記載和出土文物跨越年代,斷定此遺址為白狼縣故城。2007年,黃道營子村漢代古城遺址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白狼縣故城址》。
古文描寫
①《清·承德府志》:“白狼縣有白狼山故以名縣。”
②《水經注》:“白狼水北逕白狼縣故城東,王莽更名伏狄。”
③《讀史方輿紀要》:“白狼城在營州西南。漢縣,屬右北平郡。後漢省。建安中,魏公操*伐烏桓,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餘里,即故白狼地也。晉鹹康六年,石虎謀伐慕容,自幽州以東至白狼,皆大興屯田。其後慕容燕復置白狼縣,又析置廣都縣,屬北平郡。太元十五年,北平人吳柱作亂,破北平郡,轉寇廣都,入白狼城。是也。北燕以白狼為重鎮,置并州及建德郡治焉。宋元嘉九年,後魏主燾攻和龍,別將拓跋健攻建德,拔之。師還,復屬北燕。十三年,北魏將娥清等攻燕,克白狼城。魏收《志》:真君八年,置建德郡,治白狼城,領廣都、石城等縣。是時,以白狼縣併入廣都也。高齊時,復廢廣都入龍城縣”。
④《三國典略》326卷 :“齊主以契丹犯塞,親征,至於平州(盧龍),取其西道,直指長漸。司徒潘相樂率精騎五千,自東道趣(取)青山,向白狼城。”。
⑤《資治通鑑·卷一百七》:“九月,北平人吳柱聚眾千餘,立沙門法長為天子。破北平郡,轉寇廣都,入白狼城。燕幽州牧高陽王隆方葬其夫人,郡縣守宰皆會之。眾聞柱反,請隆還城,遣大兵討之。隆曰:"今閭閻安業,民不思亂。柱等以詐謀惑愚夫,誘脅相聚,無能為也。"遂留葬訖,遣廣平太守、廣都令先歸,繼遣安昌侯進將百餘騎趨白狼城。柱眾聞之,皆潰;窮捕,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