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狗腸又叫紫珠葉和馬鞭草,為少常用中藥。系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帶枝的乾燥葉。具有止血消炎,散瘀消腫。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外傷出血、衄血、齒齦出血、扭傷腫痛、化膿性皮膚潰瘍、燒傷、流感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狗腸
- 別稱:大葉紫珠 大風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目:唇形目(Lamiales)
- 科:馬鞭草科(Verbenaceae)
- 亞科:牡荊亞科(viticoideae briq)
- 族:紫珠族(Callicarpeae Briq.)
- 屬:紫珠屬(Callicarpa Linn.)
- 亞屬:紫珠亞屬、紫珠組、縱裂藥系
- 種:紫珠葉
- 分布區域:浙江東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及雲南東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藤本植物, 葉長形, 根塊狀如狗腸, 白色, 故名。是解熱消炎難得的民間草藥。
‧莖:莖伸長,長 4~5 公尺,木質;小枝細長,密生毛茸,綠色;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軟木塞的質料一樣,軟軟的,裡面是空心的,外表有很深裂的皺紋,很滄桑的感覺,很容易辨識。‧葉:單葉對生,卵形,少數亦有為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2.5~6 公分,寬 2~5 公分,先端銳尖或漸尖而有尖突,基部圓或心形,紙質或薄革質,全緣;表里兩面皆密生鏽色毛茸,中肋呈不明顯的三出脈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及細脈皆明顯細緻;葉柄長 1~1.5 公分,密生毛茸。
‧花:花多數,小型,花苞黃綠色,開放時徑 0.5~0.6 公分,呈腋生繖房狀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1~2 公分,具毛茸;花柄細長長 0.8~1.5 公分,有毛茸;花萼小,5 深裂,毛緣;花數甚多而小,花冠輪形,帶暗紫紅色,5 深裂;裂片 5 枚,卵狀披針形,長 0.4~0.5 公分,寬 0.2~0.3 公分,先端漸尖;富冠鱗片 5 枚,卵形,著生於雄蕊筒上,先端鈍,高達花葯之半;每一藥室中僅有一枚花粉塊;花粉塊水平伸展。
‧果實:果實為蓇葖果,披針狀圓柱形,兩兩對生,張開近 180 度,長 4~7公分,徑 0.7~1.2 公分,平滑,成熟時綠帶紫色,易開裂;種子薄扁凹形,長 0.5~0.7 公分,頂端具白絹質,長約 3 公分的叢毛,開裂後種子會隨風飄送。
‧特性:蔓性多年生木質纏繞藤本;莖細長,具有茸毛,老藤可以深裂得很深,像軟木塞的質料一樣,軟軟的,裡面是空心的;葉對生,通常呈卵形,偶爾為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兩面多少具有細絨毛,長 2.5-8.5 公分,寬 2-4.5 公分,兩面均被毛,葉柄長 4~6 公分。花腋生,聚繖花序作繖形排列,花數甚多而甚小,花冠輪形,帶暗紫紅色。果為蓇葖果,牛角形,兩兩對生,張開近 180 度。果實包覆著有白色毛絮的種子,開裂後種子會隨著風兒飄送。
生長環境
台灣全島平地至低海拔山地約 0~ 900 公尺處,開擴的原野或叢林的邊緣。
分布範圍
兩廣至華中與華西,越南,緬甸,印度,寮國及台灣。
主要價值
1. 園藝盆栽用:植株細弱,全株有短柔毛,形似羊角之蓇葖果向左右兩邊叉開,相當別致特殊,植為小型盆栽,頗為美觀。2. 蝴蝶食草:鷗蔓為琉球青斑蝶及姬小紋青斑蝶幼蟲的食草。3. 藥用:性味:根及全株:辛、溫,有小毒。效用:全株:袪風濕,化痰止咳,散瘀止痛,解蛇傷。治風濕痹痛,咳喘痰多,跌打腫痛,毒蛇咬傷。鷗蔓無主根,鬚根叢生,白色,故有白龍鬚或三十六盪之名,根含生物鹼,可入藥,有袪風、止咳之效,俚醫用以治療哮喘,故亦有"哮喘草"之稱。根常被用來治跌打損傷、腳痛及腳氣。
來源
為紫藏科植物的根,全年可采,主要產地有廣西,浙江,江蘇等地。
品味鑑別
性寒,味甘,酸,又以乾爽,色鮮,無雜質泥著為佳。
功能與主治
涼血,祛風,身癢,痛風等常用於 生用切塊用酒炒, 可治療跌打腫痛;乾用, 切片泡茶可治療因腸胃火旺引致的喉嚨腫痛。民間通常用作泡茶預防腸胃火熱。
禁忌用法
孕婦對本草敏感。誤服可導致流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