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龍

白熊龍

白熊龍是一種生存於晚白堊世的暴龍類,屬於暴龍類中最進步的一支—暴龍亞科。然而與其它暴龍亞科魁梧的身材不同,白熊龍體型嬌小。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它沒有比北極熊大太多。除此之外,白熊龍的生活環境的溫度比其它大型暴龍類的更低,因此,它的發現極大的擴展了人們對於暴龍類對極端環境的適應能力的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熊龍
  • 拉丁學名:Nanuqsaurus
  • 模式種:霍氏白熊龍(Nanuqsaurus hoglundi)
  • 分類位置:獸腳類,暴龍超科,暴龍亞科
  • 產地:美國,阿拉斯加北坡
  • 時代:晚白堊世,馬斯特里赫特期晚期
  • 地層:王子溪組(Prince Creek Formation)
  • 命名人:安東尼.菲奧里洛和羅納德.迪克斯基(Anthony. Fiorillo and Ronald. Tykoski)
命名由來,基本信息和形態學,系統發育位置,科學意義和體型爭議,古生態學,

命名由來

白熊龍的屬名有北極熊的意思,暗示了它生活在北極地區,同時也表明它是一種小型暴龍類,沒有比北極熊大太多。種名則為了紀念雷斯特·霍格倫德(Forrest Hoglund)在地球科學領域的職業生涯以及他在促進文化機構方面所做的慈善努力。

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基本信息和形態學
白熊龍目前僅報導了一件標本,即正型標本DMNH 21461是一件非常不完整的頭骨,包含一件上頜骨的升突,額骨,頂骨和右側的側蝶骨,左側齒骨的前端。
頂骨癒合,其吻端突起分叉,內側突為矛狀。額骨具有長的位於前端的突起將前額骨和淚骨分開。前兩顆齒骨齒比靠後側齒骨齒明顯要更小。第一齒槽的內外側長度大約為第三齒槽的35%,是第四齒槽的25%。第二齒槽的內外側長度大約是第三齒槽的50%,以及第四齒槽的33%。
白熊龍
白熊龍頭骨復原

系統發育位置

系統發育位置
安東尼.菲奧里洛和羅納德.迪克斯基的系統發育分析顯示白熊龍屬於泛暴龍類的暴龍亞科,並且與霸王龍和特暴龍的親緣關係非常近。而布魯薩特等人於2016年的基於更大物種抽樣和更全面的特徵矩陣的系統發育分析顯示白熊龍與霸王龍和特暴龍的親緣關係更遠,但依然屬於暴龍亞科,與怪獵龍和血王龍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且此結論在簡約法系統發育分析和貝葉斯系統發育分析的框架下都非常穩健。
白熊龍
白熊龍系統發育位置

科學意義和體型爭議

科學意義和體型爭議
白熊龍的正型標本屬於一件非常小的個體,安東尼.菲奧里洛和羅納德.迪克斯基認為矮小的體型是對高緯度地區的適應。然而後續的一些研究顯示一些疑似屬於白熊龍的標本擁有更大的體型,而正型標本可能只能代表一個幼年個體。如果按照疑似標本估計體型,那么白熊龍的體長可能與艾伯塔龍和蛇發女怪龍這樣的大型暴龍類相當。

古生態學

晚白堊世的氣候整體來講比現在要溫暖,但白熊龍生存的地區每年仍會有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的冬天。夏季的氣溫也不算很高,約為10攝氏度。白熊龍的小體型可能就是氣溫較低,全年食物減少的結果。與白熊龍處於同一地區的植食性恐龍包括未定種的纖角龍類,屬於鴨嘴龍類的埃德蒙頓龍以及屬於角龍類的厚鼻龍和腫頭龍類的阿拉斯加頭龍。獸腳類恐龍包括未定種的大型傷齒龍,屬於馳龍類的馳龍,以及未定種的蜥鳥盜龍類和未定種的似鳥龍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