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黃河上游的支流)

白河(黃河上游的支流)

白河,(又稱嘎曲),黃河上游的支流,位於四川北部阿壩藏族自治州境內,發源於紅原縣壤口鄉與刷經寺鎮之間,北流入若爾蓋縣,在唐克鎮北約7km處入黃河,長約150km,形成九曲黃河第一灣。

與附近的黑河同屬黃河上游大支流,位於黃河流域最南部,流經川北若爾蓋高原,兩河分水嶺低矮,無明顯流域界,存在同谷異水的景觀,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稱“姊妹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河
  • 別名:嘎曲
  • 所屬水系:黃河上游支流
  • 發源地:四川紅原縣查勒肯
  • 流經地區:四川紅原縣、若爾蓋縣
  • 河口若爾蓋縣唐克鎮黃口
  • 河道長:270公里
  • 流域面積:5488平方公里
  • 所在區域:四川省境內
幹流概況,支流水體,水文特徵,開發利用,地質地貌,自然資源,歷史文化,旅遊資源,

幹流概況

白河
白河,黃河上游的支流,發源於紅原縣查勒肯,自南而北,流經紅原縣,至若爾蓋縣唐克鎮附近匯入黃河,河道長270公里,流域面積5488平方公里,幹流均為土質河床。
從河源至龍日壩,河道長38公里,流經丘陵山區,落差大,平均比降為24‰,谷底寬0.5~1.5公里;龍日壩至瓦切,河道長155公里,流經淺山丘陵區,河道彎曲,比降已降至0.6‰,谷底寬達2~3公里,兩岸多灘地,部分地段已沼澤化,區間有五條較大支流匯入;瓦切至入黃口,河道長77公里,流經平原區,河道蜿蜒曲折,比降平緩,平均為0.3‰,谷底寬增至3~5公里。

支流水體

沼澤遍布,湖泊眾多,較大的沼澤地有喀哈爾喬、喬雷喬、喬迪公瑪、黑青喬、鄂列格納和日十喬等,較大湖泊有哈丘湖、措拉堅湖、莫烏錯爾格湖等,白河流域湖沼面積102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18.6%。

水文特徵

白河流域屬大陸性寒溫帶氣候,又是“松潘低壓”常年所在地區。地面高程在海拔34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只有0.7~1.1℃,極端最低氣溫達-33.7℃。氣候特點是“冬長、夏無、春秋短”。多年平均氣壓為666~670毫米,變幅不大,水的沸點很低只有88℃左右。空氣中的含氧量約相當於內地平原的40%~67%。年平均降水量為640~750毫米,是黃河流域年降水量的高值區之一,7~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暴雨的量級和頻次都是黃河流域的低值區,加之地面沼澤對徑流的滯緩作用,無大洪峰出現。黑河若爾蓋水文站1961年7月7日實測洪峰流量為191立方米每秒,歷時一個月,洪水總量達3.3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7.8億立方米,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32.4萬立方米,居黃河支流之冠。

開發利用

為了促進工農業、鄉鎮企業的發展,改善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增加財政收入、人們充分利用黑河、白河及其支流的水力資源、興建小水電站。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籌集資金的辦法,已建成小水電站36座,裝機51台,容量為6909千瓦。全縣區鄉和95%以上的行政村都用上了電,草原人們能夠聽到廣播、看到電影,豐富了文化生活。脫粒、磨麵、抽水、排灌都用上了電,加速了農牧業生產的發展,在電力富裕地方,還開始實行“以電帶柴”,用電來煮飯、炒菜、燒水、取暖。

地質地貌

白河流域位於紅原弧形構造的內側,受弧形構造的控制。在早更新世時期,這裡由於地質構造運動而斷陷成湖,匯集周圍山地水流,自成獨立水系,稱為唐克湖,後逐漸成為沼澤。白河、黑河就是在這一沼澤區發展而成的,所以這兩條河除上游丘陵區有較明顯的河谷外,大部分河段河流都在盆底沼澤間串流蛇曲,水系發育為湖串形。這些沼澤地區,河道平緩,排泄不暢,底層又為粘性土質,滲透性差,土壤經常處於飽和狀態,而且日照強烈,植物生長繁茂,有利於泥炭、沼澤發育。在這種自然地理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中國最大的沼澤地。泥炭層厚可達十幾米以上,儲量19.1億噸,分布集中,質量也比較好,據當地試驗,泥炭的發熱量很高,每公斤可達3000大卡,大致與木柴相仿。泥炭不僅是一種能源,而且可以作為良好的有機肥料,還可以提煉稀有金屬和化工原料。

自然資源

黑河、白河流域境內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首先是森林資源,共有原始森林面積153萬畝。其中雲杉、冷杉、落葉松、樺木、白楊等都是優勢樹種,紫果雲杉被譽為杉類之王,材質特別優良,已有30萬畝列為國家保護的稀有珍貴樹木。其次是礦產資源,現已查明的礦產有煤、鐵、銅、鈾、鈣、黃金、泥炭等20多種,其中泥炭儲量居全國之首。再次是藥材資源,所產野生中藥材、常見的有100多種、大宗藥材有貝母、甘松、大黃、羌活、柴胡、獨活、秦艽、黃芪、麝香、蟲草等,其中尤以松貝為最著名,遠銷東南亞和日本等地。再次是動物資源,珍禽異獸有黑頸鶴、盤羊、藏馬雞、白馬雞、大天鵝、小天鵝、林鹿、馬鹿、扭角羚、水獺、金貓、猞貓、獼猴、藍馬雞等,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就有14種。近年引進的梅花鹿,已人工飼養成功。

歷史文化

黑河、白河流域內的紅原、若爾蓋兩座縣城,都有光榮的革命史跡。紅原,過去是歷代政府政令難以到達之地,建國以後的1960年8月、開始建立縣制,就因為紅軍長征經過草原,才取了這個縣名。中國工農紅軍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途經紅原縣,爬雪山、過草地,夜間露宿草潭,白天採食野草、樹根,在廣大藏挨同胞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勝利越過茫茫草原,到達巴西。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過亞克夏山時英勇犧牲的紅軍戰士,雄偉的烈士墓碑巍然屹立在亞克夏山上,永遠為各族人民所敬仰。若爾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草地的重要地區,黨中央曾在此召開了歷史上著名的巴西會議

旅遊資源

黑河、白河的原始自然景觀,獨占草原風光。藏族風情、山水湖泉、珍禽異獸、民族食品,吸引著無數遊客。雄偉壯觀的黃河九曲,第一曲便在這裡,在四川、甘肅、青海享有盛名的陣扎溫泉也位於境內。此外,還有建築奇異、歷史悠久的藏族寺廟,是良好的旅遊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