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鐵山港東岸海邊的白沙虎塘村古城堡,是目前已知的北海客家土圍城中最大的古城堡,是曾經發生過最激烈的圍城戰的客家土圍城之一,也是傳奇故事最多的古城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沙虎塘古城堡
- 地理位置:鐵山港東岸海邊的白沙虎塘村
- 占地面積:二十畝
- 地位:北海客家土圍城中最大的古城堡
城堡簡介,內外布局,外部布局,內部布局,防禦設施,古堡傳說,跑馬牆,虎塘,
城堡簡介
古堡位於鐵山港東岸海邊的白沙虎塘村,聽村裡的老人說,古堡的主人在民國初期曾經當過師長,長期住在廣州,回來建這座城堡,是因為在外發跡後,覺得是故鄉的風水保佑,所以擇地而建。白沙虎塘村古城堡占地約七十畝,池塘的面積約五十畝,城堡的面積約二十畝。由於池塘的名稱叫虎塘,城堡也就隨之以虎塘而名之了。
內外布局
外部布局
白沙虎塘村古城堡建在蕉樹林和灌木叢中。走過了蕉樹林和灌木叢,一座碉樓突現路口。轉過碉樓再走丈余,可見一座門樓深藏在灌木叢和攀藤掩映中。這座門樓和一般的客家土圍城的門樓不同,不是半圓形的門洞結構,而是普通的方型門,大小如普通人家的大門。門樓兩邊都是高大厚實的圍牆。 走進門樓,雖然斷牆殘壁之間到處都長滿了蕉樹林和果樹,但整體的結構布局還基本能夠辨認,這是一個與傳統的客家土圍城結構布局有著明顯差異的城堡建置。
內門樓的布局方面,並沒有設定客家土圍城門樓常見的磨房、更房(門衛)以及其他雜物之類的建築,而是在門樓的兩邊建走廊作通道,走廊的拱劵狀半圓頂,磚柱上鑲嵌著青釉花窗。從這一建築設定來看,使人強烈感覺到城堡主人當時的開放意識,因為拱劵狀半圓頂走廊、青釉花窗都不是客家建築的傳統特色,而是在騎樓建築中常見的裝飾,由此可推想,城堡主人是借鑑了具有南洋風格的騎樓設計中的建築元素。 看過了拱劵狀半圓頂走廊、磚柱上青釉花窗裝飾之後,再回過頭來看門樓,門樓不再是特別小、不協調,而是顯出了小巧玲瓏的格局。於是,這座古城堡的建築特色也就突現出來了:傳統客家土圍城的穩重厚實中透露出南洋建築的精緻靈巧元素。而且,這種結構特色也體現在整個古堡的布局當中。
內部布局
白沙虎塘村古城堡的內部建築布局,並不是傳統的回字型結構,而是分三進設定,一進是門樓與前院的房屋,其建築格局是並列的;第二進與前院之間只留有一個門口作進出的通道;第三進與第二進雖然也有間牆分開,但第三進與第二進之間設定有重疊曲迥的走廊和門口,而古堡內的房屋建築式樣都是走廊平房,每一進的房屋結構幾乎一樣,加上其間設定了眾多重疊曲迥的走廊和門口,外面的人初進到裡面,是不容易找到出口的。
防禦設施
由於古城堡的城牆是圍著虎塘建造的,而城堡又處於城牆的后座,前面是五十畝的虎塘水面,自然也就成了最好防禦屏障。因為古城堡里的人可以依憑跑馬牆的優勢居高臨下對外作防衛打擊,而城外的人要進攻城堡,只能隔水相望,即使攻破大門,也只是面對一片水面,無法再作連續的攻擊。城堡的大門口是就著城牆而建的,城門寬約一百五十厘米,門拱用青磚砌成,中間留有一道約十厘米寬的槽,這是用來安裝鐵閘門的,這座鐵閘門平時是吊車吊起來打開通道,戰時就把閘門放下,可謂固若金湯了。原來古堡的主人之所以在碉樓下設定了不具防禦功能、小巧精緻的門樓,是因為鐵閘門“將軍”在此,有備無患了。白沙虎塘村古城堡雖然已大部分殘缺,但以池塘作為防禦工事的大型城堡,在目前並不多見。
古堡傳說
跑馬牆
聽老一輩的人提起,古堡的主人每次回來時,都在城牆上騎馬巡視,因此當時的村民又把城牆稱作跑馬牆。高大厚實的城牆雖然把城堡與池塘包裹在一起,但是二者之間的城牆又是分隔開來的,城堡和池塘自成格局。白沙虎塘村古城堡占地約七十畝,池塘的面積約五十畝,城堡的面積約二十畝。由於池塘的名稱叫虎塘,城堡也就隨之以虎塘而名之了。
虎塘
得名來源於一個傳說,據稱在古代,有一隻老虎每天都會到這個池塘來洗澡,洗完澡後還會就著池塘照影,但此虎從來不傷害此處村民,村民們因此將此虎視作神靈,將池塘稱作虎塘。後來有風水先生附會此說,將此地神化成“玉虎獻瑞”的寶地,古堡的主人之所以專門回鄉在此建了這座城堡,在一定程度上難免也是受到“玉虎獻瑞”之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