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升

白永升,男,漢族,現年45歲,中共黨員,高中文化程度,系演武鄉佛岔村人,因患小兒麻痹症,造成終生殘疾。1993年至2008年先後在演武鄉佛岔村白陽窪村學、福和希望國小、佛岔國小任代課教師,2008年5月至今被聘為演武鄉殘疾人專職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永升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系演武鄉佛岔村人
  • 職業:教師
人物生平,白永升,

人物生平

為人師十五載嘗盡酸甜苦辣
1990年,白永升從鎮原縣三岔中學畢業,因家庭及身體的原因,他未能繼續讀書,回家幫父母乾起了農活。殘缺的身體、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剛從學校回來的白永升感覺很吃力。但當他看到父母勞動時,如雨的汗水,他咬緊了牙,收麥子、放羊、犁地等,一年時間不到,莊稼地里的農活,他樣樣精通,他成了鄰里教育孩子的典型。“你看人家白永升,手腳不方便,幹活卻從不拉人後面”。這也讓他明白了一件事:人尊自尊者,天助自助者。
1993年,佛岔村白陽窪村學缺一個老師。村里積極推薦,白永升一夜之間由“農民漢子”成為了“人民教師”。當他再次拿起書本時,他茫然了,從學校回來已經三年多了,部分知識已經忘的一乾二淨了,他看著那一個個眼巴巴望著他的孩子,心裡直打鼓,他沒有任何代課經驗,沒有老師指導,沒有多餘的教案書籍,他只能自己摸索。記得上第一課的時候,他先給學前班教拼音,由於身體殘疾,在黑板上寫字特別困難,普通人幾分鐘能寫完的拼音,他需要更長的時間,一些小孩子,一會兒哭,一會兒笑,部分孩子在他轉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指指點點,他有些憤怒,有些自卑,有了想放棄的念頭。但他更清楚: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自己因為家庭貧窮,身體殘疾,未能好好的讀書,他不能讓這些幼苗,走自己的老路。他選擇了堅持,白天給孩子上課,看孩子讀書寫字,晚上熬夜備課,改作業。忙了的時候一個冷饃饃,一杯開水,就是他的晚餐。卻沒想到這一堅持就是15個春秋,白永升也從一個生機勃勃的青年人步入了不惑之年,時間讓他更加坦然的面對自己身體的缺陷,也讓更加深愛著自己的工作,他先後被評為“先進個人”、“教學能手”、“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但命運視乎和他開了個玩笑,在2008年被解聘。
投身殘疾事業書寫自強人生
被解聘後的白永升,有些心灰意冷。有那么一段時間,他想不通,一邊幹著農活,一邊回憶自己工作的點點滴滴。村上幹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這么務實的、負責的人,現在不好找了”。正當大家都替他著急時,縣殘聯要在各鄉確定一個殘疾人專職委員,負責本鄉殘疾人康復、就業、培訓、辦證等業務。經佛岔村委會、鄉教委積極推薦,2008年5月,白永升被縣殘聯聘為演武鄉殘疾人專職委員,每月300元。工作之初,鄉上沒有專項經費,白永升自己在原社辦廠租用了1間辦公用房,借了1張桌子,1把椅子,這就成了他的臨時辦公場地。這重新點燃了

白永升

心中那盞希望之燈。
他開始從“老師”的身份向“業務人員”轉變,雖然自己是殘疾人,平時也關注有關殘疾人的相關的政策法規,但卻從來沒有深入了解過國家對殘疾人的政策扶持。他開始四處蒐集報刊雜誌,開始關注新聞報導,學習了有關殘疾人殘疾級別的確定流程,先後自學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等法律法規。他雖然也是演武鄉人,但他並不了解全鄉有多少殘疾人,他開始逐村進行調查,確定了全鄉共有一級殘疾36人,二級殘疾118人,三級殘疾160人,四級殘疾73人。拎著他的“工作袋”,到村上主動為部分因行動不便、政策不清等原因未辦理殘疾證的殘疾人辦理證書,先後補辦殘疾證24人,使得全鄉殘疾人工作條例清晰,業務規範。在辦理業務的同時,白永升還如實向上級反映殘疾人生活狀況,協助鄉上爭取殘疾人養殖項目1個,30戶,殘疾人建房30戶,辦理殘疾人入學貸款5人,20000元。
付出終有回報,白永升先後被縣殘聯評為“優秀工作者”、“優秀殘疾人專職委員”。2012年演武鄉殘聯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殘疾人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