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貌,氣候,水文,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生物資源,科學研究,生態價值,所獲榮譽,相關新聞,
歷史沿革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前身是1963年在讓水河、丹堡河施業區內劃定的3.96萬公頃自然保護區,1978年5月31日,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建立甘肅省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包括原白水江林業局的白馬河、讓水江、碧口、丹堡河、紅土河5個施業區。1979年8月,根據林業部批示精神,保護區暫定名為“林業部白水江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實行以部為主的部省雙重領導體制。
1982年元月,實行部、省、地三級管理,並明確了各級的管理職責。1990年6月林業部通知更名為“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992年2月,甘肅省將原隴南地區管理的六項工作收歸省林業廳管理,恢復到1982年以前的管理體制。同年將文縣林業局管理的岷堡溝保護站移交管理局管理。
地理環境
位置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甘肅省境最南部,北緯32°35'~32°55',東經104°7'~105°22'。主體部分位於岷山山系的摩天嶺北坡,另一部分位於白龍江北岸西秦嶺山地的小團魚河上游紅銅河流域。。行政區劃上隸屬隴南市武都區、文縣的9個鄉鎮。
甘肅省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地貌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岷山山系,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起伏劇烈,屬深切割的山地,地勢陡峭,主要山峰有摩天嶺、淨各留山、高峰山、雙貓山等,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595米,一般高度為2500~3100米之間,山頂平緩,岩石裸露,山間河谷深陷,地度大多都在45℃左右。
氣候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年均溫15℃,極端低溫-7.4℃,極端高溫37.5℃,無霜期高山為140天,低山為338天;年降水量平均800毫米,7、8、9月為主要降雨季節。
水文
區域範圍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223671公頃,區劃為核心區97329公頃、緩衝區26032公頃、實驗區10031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為82.7%。東起董家山,西至石埡子梁,東西長104公里,南達甘、川省界,南北寬6~8公里。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大熊貓、珙桐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生物資源
植物
保護區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向下而上劃分為以下五帶。
1.海拔1000米以下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主要為次生灌叢及人工林,僅存部分原始林,主要樹種櫟類、油桐、化香、漆樹、棕櫚等。
2.海拔1000~1700米為落葉闊葉林帶,大多為次生林,主要樹種櫟類、山楊、樺、槭等。
3.海拔1700~2900米為針闊葉混交林,主要樹種除櫟類、山楊、樺、槭、椴外,2300米以下混有華山松、油杉、三尖杉、鐵堅杉等,2300米以上為雲杉冷杉為主的混交林,林下竹灌叢生長繁盛。
5.海拔3500米以上為高山灌叢草甸,本帶大部分岩石裸露,散生有高山繡線菊、竹類等灌叢,間斷有成片苔草草地。
區內經濟植物種類豐富,竹類有11種,大熊貓喜食竹類4種,即華橘竹、大箭竹、紫箭竹、冷箭竹。藥用植物有100多種。
珙桐是中國特有珍稀樹種,現僅分布於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局部地區。在白水江保護區碧口地區有一條長達45公里,寬約1~5公里的珙桐林帶,這在我國是難得的景觀。珙桐為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因頭狀花序和兩杖大型白色苞片狀如白鴿,又名“中國鴿子樹”是世界著名的觀賞樹種。主要伴生樹種有櫟、樟、槭、連香樹、樺木以及鐵杉、麥吊杉、紅豆杉等。
動物
本區主要保護的珍稀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仰鼻猴)、羚牛(扭角羚)等。
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265種,其中獸類48種,鳥類180種,兩棲類14種,爬行類23種。在不同植物帶分布的動物種類不同。
3.針闊葉混交林內生活著大熊貓、金絲猴、林麝、中華竹鼠、竹雞、勺雞、紅腹角雉、藍馬雞、蝮蛇等。
4.針葉林內生活動物有扭角羚、岩松鼠、青鼬、鷦鷯、星鴉、綠尾虹雉等。
保護區有國家級保護動物18種,其中一級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雲豹、綠尾虹雉、雉鶉;二級有獼猴、短尾猴、林麝、毛冠鹿、水獺、紅腹錦雞、藍馬雞、雀鷹、大鯢、中華秋沙鴨等。分布本區的大熊貓有140多隻,大熊貓的主要天敵有豺狗和竹鼠,前者有時成群襲擊單獨活動的大熊貓,後者以竹為食並居於竹叢洞穴內,危害大熊貓的食物基地,再有就是竹類開花,1975、1984年竹子兩次開花,特別是後一次鐵樓鄉、上丹鄉華橘竹開花面積從5%到90%不等,使27隻大熊貓受害,由於食物缺乏,體力下降,多數致病而死。
科學研究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是國家林業局直屬的三個大熊貓保護區之一,也是面積最大的一個保護區。20多年來在自然資源保護與大熊貓搶救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升,其他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完成了綜合科學考察,出版《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同時編輯出版了《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技論文彙編》第一、第二輯等科技專著和畫冊《大熊貓故鄉-白水江》《岷山東端綠色寶庫》等宣傳文本;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天然林保護工程林業可待續發展項目甘肅省保護地區管理等項目開始實施,先後完成了國家、省、地級調查研究項目40餘項、62個單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地廳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9項;2001年被國家環保局、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評為保護區管理先進單位,於1993年7月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2000年11月加入世界人與生物圈。
生態價值
白水江自然保護區對大熊貓、珙桐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有重要的價值。白水江地區動物的豐富組成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一處難得的生物基因庫。
所獲榮譽
2022年12月,甘肅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得2022綠色亞太環保成就獎“傑出自然保護區獎”。
相關新聞
2023年8月27日,白水江保護區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鹿,並確認為白水江保護區的新記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