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氏玉蟹

玉蟹科,頭胸甲長寬相等,背面隆起,棲息於水深20一59m的砂質泥、軟泥或碎殼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氏玉蟹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十足目
分類信息,形態描述,生境與習性,地理分布,

分類信息

編號:
11515
拉丁目名:
DECAPODA
拉丁亞目:
Reptantia
中文亞目:
爬行亞目
總科:
人面蟹總科
superf:
Homolidea
中文科名:
玉蟹科
拉丁科名:
Leucosiidae
中文亞科:
玉蟹亞科
拉丁亞科:
Leucosiinae
中文屬名:
玉蟹屬
拉丁屬名:
Leucosia
拉丁種名:
whitei
定名人:
Bell
年代:
1855
原始文獻:
Trans. linn. Soc. London. Zool. (1)21:289-290
模式產地:
澳大利亞東岸(Bell).
生境:
海水 水深50m, 粗沙質底.
海撥上限:
-50
國內分布:
中國南沙群島
國外分布:
澳大利亞, 東印度群島, 安達曼, 東非
資料來源:
中國海洋蟹類 戴愛雲等編著 1986年版 (等)

形態描述

頭胸甲長寬相等,背面隆起,額後有1條光滑隆脊,周圍有小麻點,兩側凹陷,肝區具1突起和一些細顆粒,雄性較為明顯。額分為3齒,中齒較大,鈍圓形。眼小,上眼窩緣有1條縫。前、後側緣約等長,前者的末半部光滑,基半部及後側緣有珠狀顆粒,後側緣覆蓋狹長短絨毛。
第3顎足細長,外肢末端抵達長節近末端,末半部兩側有細顆粒,內肢座節光滑,長節銳三角形,末半部邊緣也具細顆粒。
胸竇深,呈波紋狀,密具絨毛,去毛後便可見腔內有一列細顆粒,隨後的2—3枚細小,肢上板發達。
白氏玉蟹白氏玉蟹
螯足粗短,長節背面具珠狀顆粒,其中有數枚為紅色。腕節小,基部末端及近內緣的背面有顆粒。掌節寬扁,背面中部甚隆,近基部有些顆粒,外緣幾乎光滑,內緣具兩縱列顆粒;1條從基部到中部,另1條則從基部延伸至不動指的基部。發育充分的兩性螯足,兩指合攏時有空隙,內緣不分齒。
步足短小,以第1對為最長,依次漸短。前3對的長節前緣及背緣各具一條顆粒脊,末對長節的前、後緣有顆粒脊,但背緣一條隆脊的顆粒脊很不清楚。各對腕節和掌節扁平,邊緣薄銳,尤其是前緣更尖銳。
雄性腹部分為5節(第3至第5節癒合):第1節窄條形,第2節很小,癒合節基部中央有1寬縱溝,兩側甚凸,邊緣薄脊狀。第6節中部甚隆,邊緣薄銳,基部1/3的中央凹陷處具一小齒。尾節略呈錐形,長大於寬。雌性腹部分為4節(第2至第6節癒合)。第2節線雖完整,但不能活動,第3、第4節線的中部斷開,第5、第6節沒有節線。尾節長大於寬,兩側邊緣有一條脊至基部,中間凹,猶如匙狀。
雄性第1腹肢粗壯,末部膨大,中央具一銳三角形的幾丁質突起,末端指向背面,突起的兩側各具1個膜質囊狀物,內側1個大,外側的小,表面密具長軟毛。

生境與習性

棲息於水深20一59m的砂質泥、軟泥或碎殼底。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南海
國外分布: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非洲東、南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