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樅是松科、冷杉屬植物臭冷杉(學名: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的別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樅
- 拉丁學名: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
- 門:裸子植物門
- 科:松科
- 屬:冷杉屬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30米,胸徑50厘米;幼樹樹皮通常平滑,或有淺裂紋,常具多而明顯的橫列瘤狀皮孔,老則呈灰色,裂成長條裂塊、近長方形裂塊,或裂成鱗片狀;枝條斜上伸展或開展,樹冠圓錐形或圓柱狀;一年生枝淡黃褐色或淡灰褐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淡黃灰色或灰褐色;冬芽圓球形,有樹脂。葉列成兩列,或在果枝及主枝上面的葉斜上伸展,下面之葉列成兩列,稀枝條下面及上面的葉均為斜上伸展,葉條形,直或彎鐮狀,長1-3(常為1.5-2.5)厘米,寬約1.5毫米,上面光綠色,下面有2條白色氣孔帶;營養枝上的葉先端有凹缺或兩裂,果枝及主枝上的葉先端尖或有凹缺,上面無氣孔線,稀近先端有2-4條氣孔線;橫切面有2箇中生樹脂道,上面表皮細胞下有一層疏散的皮下層細胞,下面中部有一層連續排列的皮下層細胞。球果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長4.5-9.5厘米,徑2-13厘米,無梗,熟時紫褐色或紫黑色;中部種鱗腎形或扇狀腎形,稀扇狀四邊形,長較寬為短,稀幾相等長,長1-1.5厘米,寬1.4-2.2厘米,上部寬圓較薄,邊緣內曲,有不規則的細缺齒,兩側圓或耳狀,中部間或收縮,下部寬楔形、微圓,基部窄成短柄狀,鱗背露出部分密被短毛;苞鱗倒卵形,中部狹窄成條狀,長為種鱗的3/5-4/5,很少等長,不露出或微露出,上部微圓或扇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細缺齒,先端凹處有長約3毫米的急尖頭;種子倒卵狀三角形,微扁,長4-6毫米,種翅淡褐色或帶黑色,楔狀,上部寬5-8毫米,通常較種子為短,稀近等長或較種子為長;子葉4-5枚,條形,長9-13毫米,寬1.5-2毫米,先端有凹缺,初生葉條形,長9-13毫米, 寬約1毫米,先端有凹缺。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產地生境
產於我國東北小興安嶺南坡、長白山區及張廣才嶺海拔300-1800米,河北小五台山、霧靈山、圍場及山西五台山海拔17-2100米地帶。模式標本采自黑龍江。為耐蔭、淺根性樹種,適應性強,喜冷濕的環境。在東北小興安嶺排水不良的緩坡及丘陵地帶常組成小片純林,林木小,生長較慢,俗稱“臭松排子”即指這類森林;在排水較好的緩坡上則與紅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大青楊、朝鮮楊等針葉樹、闊葉樹混生成林。在吉林山區和長白山區海拔500-1800米地帶,常與紅松、紅皮雲杉、杉松、長白魚鱗雲杉、東北紅豆杉、黃花落葉松、黃檗、朝鮮楊、白牛槭、檸筋槭,胡桃楸及糠椴等針葉樹、闊葉樹混生。在河北、山西高山地區臭冷杉則散生於青扦、白扦、華北落葉松、黑樺、紅樺、白樺、山楊等針葉樹、闊葉樹混交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