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榔皮(白榔皮)

白榔皮(白榔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榔皮中文學名絨毛蘋婆屬喬木;樹皮灰白色;小枝粗壯,並有葉痕,幼時有褐色星狀短柔毛。種子矩圓形,黑色。花期2月,果期4-10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絨毛蘋婆
  • 拉丁學名:Sterculia villosa Roxb.
  • 別稱:白榔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亞綱:五椏果亞綱
  • :錦葵目
  • :梧桐科
  • :蘋婆屬
  • :絨毛蘋婆
  • 分布區域:雲南南部的耿馬、景洪等縣。
形態特徵,葉片特徵,花序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中藥成分,

形態特徵

葉片特徵

白榔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約16cm,被毛;托葉披針形,長約1cm;葉掌狀3-7裂,基部廣心形,長17-22cm,寬與長几相等;中間的裂片廣卵形,尾狀漸尖,長達8cm,寬約8cm,葉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下面被密集黃褐色星狀茸毛。

花序特徵

圓錐花序腋生,密被銹色茸毛;花黃色;萼闊鐘狀,長約1cm,5裂,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裂片披針形,先端急尖,長約6mm,外展;雄花的雌雄蕊柄彎曲,無毛,花葯10個;雌花的子房圓球形,花柱向下彎曲,被毛。蓇葖果長橢圓形,長3-5cm,先端略有短喙,內外均密被銹色長茸毛。

分布範圍

白榔皮產雲南南部的耿馬、景洪等縣。生於海拔540-1500米的山谷雜木林中或栽培於村邊。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主治:風濕痹痛;水腫;小便不利;骨折
功效:祛風利濕;接骨

中藥成分

樹膠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纈氨酸(va-l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及蘇氨酸(threonin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