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白旄鎮地處沂蒙山的沭河東岸,東經118℃35′,北緯35℃00′,海拔高40到100米。西依沭河,與臨沂市河東區隔河相望,東、北與青雲鎮接壤,南靠鄭山、南古二鎮。呈不規則三角形,總面積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3113 公頃 ,宜林河灘 1533 公頃。轄 18 個行政村、 2 個街, 35 個自然村,共 1.2 萬戶,總人口 4.2 萬人。東望蒼翠,西枕沭流,林木蔥蘢,風景秀麗。327國道橫穿境內,距兗石鐵路,臨沂機場10公里,15公里,直通連雲港、嵐山港、石臼港。素有“白柳之鄉”“中國板栗第一鄉”之美稱。是全國百家著名鄉鎮之一。白旄鎮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隋末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白旄鎮地處魯南地區,曾經歷多次大戰。相傳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程咬金曾在此駐軍,白旄是古代的一種軍旗,竿頭以氂牛尾為飾,用以指揮全軍。白旄鎮地名由此而來。
1969年11月,白旄鎮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設定,1995年撤鄉設鎮後,人口達4.3萬人,轄41個自然村,35個村(街)
縣誌記載
位置: 地處臨沭縣北部沭河中游沖積平原。位於北緯34°57′~35°04′,東經118°31′~118°37′。 歷史沿革:秦朝形成居民村落。西漢時屬琅邪郡利城縣,東漢屬徐州琅邪國東海郡,西晉時期屬徐州東海國,隋朝屬沂州琅邪郡,唐初屬沂州臨沂縣,元朝屬益都路沂州臨沂縣,明朝屬兗州府沂州,清朝屬沂州府蘭山縣,中華民國年間,屬臨沂縣五區。1941年6月至1945年9月,屬中國共產黨抗日民主政權沭水縣,1945年10月,沭水縣撤銷,歸屬臨沭縣。因鎮駐地在白旄村,故名白旄鎮。 歷史文化:(一)鎮內自唐朝即種植杞柳,以柳條編織日用品和工藝品,延續至今逾1300年,現為聞名全國的“杞柳之鄉”。鎮內柳莊因植柳而得名;傳說柳編工藝由柳毅傳授,柳毅為龍女傳書,當地人為紀念他而建柳毅廟,保留至今。(二)鎮西部沿沭河一帶,現有幾萬畝栗園,其中一株老栗樹相傳系隋末唐初瓦崗寨頭領程咬金所植。雖歷經風雨滄桑,現仍能結果,被稱為“千歲栗祖”。(三)鎮南部有鐘華山,北宋年間建有奶奶廟,每年夏曆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為廟會日。該廟毀於抗日戰爭時期,遺址尚存,今已重建。
特色農產品與經濟
“杞柳之鄉”
白旄鎮地勢東高西低,丘陵、平原、河灘兼有,且土質肥沃,水澆條件好,有利糧食生產,具備發展經濟作物的先天基礎。這裡的白柳(學名杞柳)枝條細長柔韌,是編織筐籃等生活用具及工藝品的優質原料。600多年前,這裡的農民就種植白柳和進行柳編生產。改革開放以來,柳編生產由過去的“家家種柳,戶戶編織”逐漸向“龍頭大戶”集中,由企業實行種、產、收、銷“一條龍”服務。2007年,全鎮年產值過百萬的柳編企業達35家,柳編專業村20個,從業者3萬多人,年總產值過3億元,50多類柳編工藝品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達4237元。白旄鎮成為全國聞名的“杞柳之鄉”。
明清時期,這裡沿沭河大村柳莊即以“柳”字冠名;民國時期,柳莊大集成為魯南柳貨交易中心,輻射面達方圓百里。相傳柳毅曾在此傳授柳編工藝,自從他為龍女傳書走後,再也沒有回來。當地人為表達對他的感恩之情,曾建立柳毅廟,四時祭祀。據長者稱,該廟民國年間尚有遺址。
“板栗之鄉”
板栗為白旄鎮僅次於白柳的經濟作物。鎮西部沿沭河一帶有長約15公里,寬約1.5公里的沙土灘地,適宜板栗生長。早在明清時期,當地居民就在灘地上遍植栗樹,民國時期,形成了百里少見的沭河綠化帶。如今河灘栗園面積已發展到1500多公頃,春季花開萬樹,夏日林靜深幽,秋季果盈枝頭,冬季銀裝素裹,栗園被譽之為“沭河栗海”,成為遊人嚮往之地。其中一株老栗樹,相傳為隋末瓦崗軍頭領程咬金手植,人稱“千歲栗祖”。
旅遊文化
中華山
沿“沭河栗海”南去5公里,今周官莊地界沭河之濱有土山名中華山(原名鐘華山),海拔僅85.9米,方圓不過1公里。此山雖小卻很有名氣,北宋年間山上曾建有娘娘廟,每年農曆三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逢廟會。後該廟毀於戰亂,於兩千年後重建,但古廟會卻保留下來。據當地長者回憶,20世紀30年代的中華山娘娘廟氣勢宏偉,香火興盛,廟會繁榮。廟區覆蓋了整個小山。廟南有戲台,向北依次有3座石碑、南天門、金銀二橋。大廟正門名崇門。進門正面為12間大殿,高大雄偉,雕樑畫棟,內供佛像;院內有石碑數座及松柏;左有東廊房,內塑東海神及忠良人物像;右為西廊房,內塑十殿閻君和姦臣賊子醜像。大殿北面300米是娘娘樓,三層,高10米,內供錦衣繡服的奶奶神像,仙童玉女分列兩邊。每年廟會期間,四面八方善男信女來此燒香上供,鐘罄之聲繚繞,鞭炮聲不絕於耳,為當時魯南文化盛景之一,目前該娘娘廟已於兩千年後重建,重建後的娘娘廟基本重塑了當年的景觀,西鄰沭河景致優雅,環境怡人,置身其中仿佛世外桃源,廟內香火不斷,每逢佳節遊客更是絡繹不絕。
白旄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白毛這個地方是一大片毛草地,白茅草長得有一人多高,鵪鶉在草叢中鑽來鑽去,山雀在空中喳喳亂叫。秋天時節,白絮飄飛,銀光閃閃。到了朱洪武坐殿的時候,這個地方遷來了姓劉的弟兄倆,他們一個住在西邊。一個住在東邊,各立村莊西白茅、東白茅。說也怪,西白茅一輩一個小白孩。小白孩打一生下來,那頭髮、眉毛渾身上下完全是白的,這個小白孩老了以後,村里又有一個小白孩出生,一輩一輩總是這樣,直到今天村里還有一個小白孩,因為這個緣故,村名又叫成了西白毛,東白毛。
不知哪一代小白孩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財主,在現在西白毛村的東南角蓋了十八座樓,方圓幾百里都有名氣。南京知府和費縣閣老的閨女都嫁給了財主。所以白毛在那時被叫做白毛樓。現在如果到江蘇南京等地,你若說有個白毛樓,有些老人就會知道。如果你是白毛村的人,也許會好好招待你一番。現在村裡的人們仍習慣地稱呼東南角那塊地方為東南樓。
再到了後來。有些咬文嚼字的人自覺地白毛兩個字不好,就改成白旄二字。
經濟
白旄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以盛產白柳、板栗馳名中外,是全國最大的白柳條集散成交地。白柳、板栗面積分別達到2.2萬畝、1.6萬畝,年產白柳2000萬公斤,板栗300萬公斤。年出口創匯2000萬美元。柳制工藝品已總計17類8000多個花色品種,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榮獲山東省“工藝美術百花獎”和國家輕工部“優秀產品金龍騰飛獎”。鎮駐地經省規劃設計院設計為5.8平方公里,已建成區3.5平方公里,開闢白柳、建材、木器、果品、畜禽、百貨6個專營市場,2000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人均純收入2496元,財政收入401萬元。
村莊目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玉樹村
| | 糜家村
| | | | | | | | | 中朱崔村
| | 圈子河村
| 蔣家屯村
| | | 薛官莊村
| | 銀馬莊村
| | 後葉埠村
| 前葉埠村
| 彭官莊村
| 蒿墩村
| | | | 劉河涯村
| 侯官莊村
| | 石埠子村
| 金盆底村
|
中國小校
臨沭縣白旄鎮東白旄國小
臨沭縣白旄鎮中心國小
臨沭縣白旄鎮初級中學
臨沭縣白旄鎮華山學區國小
臨沭縣白旄鎮朱崔學區國小
臨沭縣白旄鎮柳莊學區國小
臨沭縣白旄鎮沙窩國小
臨沭縣白旄鎮騰馬學區國小
學校發展
臨沭縣白旄鎮東白旄國小2005年9月併入中心國小
臨沭縣白旄鎮騰馬學區國小又名愛龍希望國小,後鎮沙窩國小併入
開發前景
為了適應對外開放形勢的需要,在鎮駐地和327國道兩側開闢了經濟園區。經濟開發項目主要有:臨沭縣白柳條批發市場,占地150畝,投資600萬元,板栗深加工,建設400噸,板栗恆溫庫1座。200噸低溫庫1座,速凍機及配套設備一套,真空速凍脫水和平等線四條,共投入1000萬元;頁岩石開發項目兩個,投入200萬元;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占地1000畝,投資300萬元。
地圖信息
地址:臨沂市臨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