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鎮

白文鎮

白文鎮位於臨縣東北部,湫水河上游北部,南部與城莊鎮相鄰,北部與興縣交界,地勢大致為 “兩山夾一川”,東、西兩山峰巒起伏,梁峁連綿,中間湫川河谷平坦廣布丘陵。218省道從北向南沿湫川通過,交通便利,總面積23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180畝,其中水地6945畝,全鎮轄32個行政村,15個自然村,一個居委會,1065戶,41148口人,村莊坐落在湫河兩岸及東西兩山的溝道中。 1994年元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臨縣、途經白文,確定新建白文醫院,白文職業技校,為白文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境內資源較豐富,地下貯藏有煤、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產。 白文鎮屬純農業鄉鎮,是臨縣的主要產糧區。2000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退耕3000畝,還林5000畝,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文鎮
  • 外文名稱:Baiwenzhe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山西省臨縣
  • 下轄地區:轄白文、陽坡、東郭家溝等29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358
  • 郵政區碼:033200
  • 地理位置臨縣東北部
  • 面積:232.22平方公里
  • 人口:41148口人
  • 方言:臨縣方言
  • 氣候條件:偏涼
  • 著名景點:陽坡水庫、太平水庫、曹家嶺水庫
  • 機場:無
  • 火車站:白文東站
  • 車牌代碼:晉J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自然資源,農業養殖,鄉鎮教育,

地理位置

218省道從北向南沿湫川通過,交通極為便利,總面積23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180畝,其中水地6945畝,全鎮轄32個行政村,47個自然村,一個居委會,1065戶,41148口人,村莊坐落在湫河兩岸及東西兩山的溝道中。
白文鎮

歷史沿革

白文鎮所在地白文村是一個古集鎮。在唐代興起,晚清——20世紀30年代古鎮興盛,是興縣、方山、嵐縣、臨縣的糧食貿易中心。1940年10月遭日本人三天大火燒光。改革開改以來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古鎮煥發青春。1994年元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臨縣、途經白文,確定新建白文醫院,白文職業技校,為白文的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2006年糧食總產量259噸,油料產量236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133元。勞動力轉移1.2萬人,人均收入700元。村村通達20公里,戶戶通達50公里,7個村安裝了路燈,32個行政村開通了程控電話,22個村使用有線電視,建有陽坡、圐圙兩個奶牛養殖園區,奶牛存欄200餘頭。企業主要有榨油廠、葵花加工廠、磚廠、農戶地毯加工廠等。

自然資源

白文鎮屬溫暖帶大陸性氣候,境內資源較豐富,地下貯藏有煤、石灰石、白雲石等礦產,地表土層深厚,日照充足,農作物品種多,質量優,無污染,屬純農業鄉鎮,是臨縣的主要產糧區,雜糧和農副產品的開發前景十分廣闊。2000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退耕3000畝,還林5000畝,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在全面開創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之際,全鎮人民與時俱進,團結奮鬥,用科學發展觀,又好又快開創全鎮經濟發展新局面。

農業養殖

白文鎮是全縣的農業大鎮,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著力於結構調整。種植方面,退耕還林15000多畝,南莊試種鈣果30畝,產業結構調整邁出了第一步。養殖方面,鎮朝陽農牧場,經過多方積極努力,2006年已被省政府列入“兩區”開發項目和全市龍頭養殖項目。勞務輸出方面,三年全鎮共轉移勞動力近40000人,每年勞動力轉移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去年勞務輸出總收入達2800萬元,人均700元,外出務工收入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渠道。據統計,2006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33元,首次突破千元。
近三年來,全鎮完成村戶通工程102公里,七村安裝路燈,90%以上的村安裝了電話,70%的戶安裝了閉路電視,新修河壩2100米,墊灘地60多畝,打壩47座,可淤地400多畝,流域治理3000多畝。

鄉鎮教育

該鎮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通過積極爭取,投資140萬元修起白文國中教學樓,投資60多萬元修起兩所明德國小,投資100多萬元,對23所國小進行了維修改造,教學環境得以初步改善。經過資源整合,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深入人心,2006年參合人數36890人,參合率達到90.3%。計畫生育、社會保障、安全穩定、效能建設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