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惠峰

白惠峰

白惠峰 男,生於1970年8月20日,山西渾源人,中共黨員,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現任山西中綠環保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檢測專業,專業特長是區域環境質量研究、污染源排放連續監測技術研究、空氣品質預報預警系統研究。

基本介紹

  • 本名:白惠峰
  • 出生地:山西
  • 出生時間:1970年8月20日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個人成就,個人榮譽,人物故事,

個人簡介

個人成就

1992-1993年 主持完成了中瑞合資項目“上海汽吧———嘉基製藥廠”的污水處理工程施工,該工程於1994年獲得上海市工程建設項目最高獎“白玉蘭”獎。
1993年6月至12月又主持完成了中英合資項目“上海國際油漆有限公司”的空氣淨化工程施工,該工程被評為“上海優質工程”。
1994年 主持開發的CEMS產品——TGH-YX型煙氣監測記錄儀”被列入國家攻關項目,並且擁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該產品於1994年通過山西省科技成果鑑定,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後被國家環保總局列入首批排放大氣污染物總量計量試用儀器,1995年列入國家火炬計畫,1996年4月通過了山西省新產品投產鑑定驗收,並列入 “中泰政府合作交流項目”,於1997年榮獲“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 1998年列入“國家環境保護最佳實用技術推廣計畫”;1999年榮獲“第四屆全國環保產業暨第六屆國際環保展覽會金獎”;2000年列入“山西省重點建設項目(前期)項目”。
1998年 主持“TGH-YX型煙氣排放連續監測系統”開發,該項目2000年獲得“國家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基金”支持;2001年列入“太原市重點潛力產品項目”和“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計畫”;2002年通過國家環保首批CEMS產品認定,並列入國家火炬計畫; 2003年獲得了“太原市優秀科技項目二等獎”。
期間他還參加了國標《火電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03)的編寫和《火電廠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範》(HJ / T75-2001)的評審工作,參與了國家標準《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01)和《固定污染源排放煙氣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 T76-2001)編寫工作。正是這些標準的出台,啟動了龐大的CEMS市場。可以說,他為推動我國環保監測手段的現代化和CEMS產品的國產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個人榮譽

“太原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國家重大科研成果研製功臣”
“太原市科技啟明星”
“山西省經濟結構調整優秀青年領頭人”
“山西省十大傑出環境保護青年”
“太原高新區2002年度勞動模範”
“太原市2002年度勞動模範”
第六屆“山西省青年五四獎章”
第二批“太原市優秀專家”
“山西省環境保護產業先進個人”
“太原高新區2003年度傑出企業家”
“2003年度山西省勞動模範”
“山西省環境保護標兵”
“山西省第六屆十大傑出青年”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項目推進年先進個人”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企業)發展貢獻獎”
“全國勞動模範”
“國家重大科研成果研製功臣”
“中國青年環境保護優秀獎”

人物故事

1992年,從太原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的白惠峰有過一份舒適的工作,“在國企,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沒什麼壓力。”
時間長了,白惠峰非但沒有“沉醉”其中,反而希望衝出這個圈子,渴望能有一份讓自己激情燃燒的工作。於是一年之後他辭去了令人艷羨的工作,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白惠峰選擇了環保行業,成立了太原中綠環保技術有限公司,主做污染源的檢測設備。“因為我大學裡學的是環境工程專業,對這個比較熟悉,而且經過大量調研之後,我發現這個領域在中國市場上幾乎是個空白,我覺得有發展潛力。”他說。
想法雖好,但真做起來可沒那么容易,在起步階段白惠峰碰到了很多難題,“沒錢,也沒有技術力量。”他說。
在產品研發前期,白惠峰常常要往返於太原和北京之間。“那個時候,經常是坐一晚的火車到北京,然後租個腳踏車,去圖書館查資料,去請專家。”但對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很多專家起初並不信任。當白惠峰找上門的時候,也被拒絕過,但他並不灰心,一遍遍地找,很多人最終被他的執著感動了。一段時間以後,白惠峰組織起了一個專家研發團隊。
1996年,白惠峰的第一款污染源監測設備研製出爐,還沒來得及享受成功的喜悅,就又陷入另一個困境:沒有市場。“因為這個設備是用在污染企業里,用以監測計量企業排放的污染氣體,然後環保部門進行征費,但是沒有企業會主動用設備來監測自己的。”他說。
幾年的研製,白惠峰的“家底”幾乎都花光了,甚至連員工的工資都得借錢來發。為了得到市場的認可,白惠峰將產品“免費提供給環保部門使用,在展會上推廣自己的產品。”有一次參加北京的一個展會,他和同伴在10元一間的地下室里住了幾天,幾個人租一輛車把設備運到展覽館。
面對市場的萎靡,白惠峰也有過片刻的動搖,“到底這條路行不行?心裡真沒底啊!”但最終他堅持了下來。
1998年,白惠峰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春天。適逢國家修改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白惠峰主動找到環保部門。“因為國外的排放標準里要求必須安裝監測計量設備,如果我們的標準里也有這樣的要求,那我們的產品就有市場了。”他把自己的產品推薦給專家團,沒想到竟然得到了專家的認可,專家認為這樣的監測設備是可以放在標準里的。
從那時開始,白惠峰的公司走上了發展期,產品的市場也越來越大。隨著這種環境監測設備的普及,各種同類的產品也都開始走向市場,為了從競爭中求發展,白惠峰提出了一個新概念——遠程監控系統。“環保部門不可能隨時對企業進行監控,那我們就開發出遠程監控系統。”後來,這個系統被環境保護部評為國家環境保護最佳實用技術推廣計畫,並逐漸在全國推廣開來。
“要想發展,就要不斷創新。”白惠峰說。從創業之初,到擁有環保投資、節能、污水處理等多種業務,白惠峰和他的公司一直都在創新的過程中成長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