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思明
- 別名:亮彩
- 出生地:中陽縣
- 出生日期:1903年
人物介紹,戰績,影響,
人物介紹
白思明,字亮彩,乳名圈地,1903年清光緒29年)出生於中陽縣城內一個佃農家庭。
18歲學校畢業後任劉家坪國小教員一年,1922年19歲時為了清還結婚借貸外債,賺了白銀洋20元充當了“在鄉軍人”,後編為正規部隊,愛國將領商震部下陸軍第三十二軍補充第一團,由戰士逐級升任文書上士、排長、連長、營長等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寇侵占東北,接著進犯入關。時任營長的白思明跟隨愛國抗日將領商震由駐地河南彰德府調往山海關、冷口、陣守邊防來犯之敵。
戰績
1933年(民國22年)3月7日,白思明為抗擊進犯入關之敵,在長城上對敵展開了一場猛烈還擊,他手提駁克槍,腰插手榴彈,親臨一線指揮戰鬥,接連打敗了敵軍的四次進攻,日軍又調精銳主力,動用飛機、大炮、坦克大舉進攻。
在此次戰鬥中,白思明勇猛頑強,不怕犧牲,最後頭中七彈,壯烈犧牲,年僅31歲。他的這種英勇善戰,保家衛國,獻身疆場之壯舉,將永垂青史。
在白思明犧牲後,遺體當時由部隊護送河北正定留守處,後經部隊派人派車將靈柩護送回中陽,並葬於南街臥牛山上。據年長者回憶當時商震部隊為追思白思明烈士編纂了一本《英雄白思明》紀念冊,由於年久現已失傳。
影響
白思明的犧牲,使他的整個家庭陷入了困境。時年29歲的白思明之妻賈氏帶著十二歲的孤兒寶璋舉步為艱,僅依靠遺屬撫恤金八百元來維持生活,賈氏為了使生活有所依託,長遠打算,母子倆省吃儉用抽出部分撫恤金購置了水地十畝,靠地租生活,日用零花錢全靠賈氏攬做針活,紡花織布維持。為培養寶璋,賈氏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地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歲月。寶璋為不失母望,刻苦學習,1937年畢業於中陽縣高等學校,1938年正月廿三日夜,日寇攻占中陽,寶璋與母親背井離鄉,相依為命,逃至柳林、臨縣、興縣等地,過著饑寒交迫的乞食生活。
1938年春,迫於無奈寶璋告別家鄉,投考國民十九軍軍政幹部學校學習。1941年冬分配於陸軍騎兵第一軍部參謀處附員(見習參謀),歷任排長、副連長、工兵營鐵軍委員、軍部參謀處中尉、上尉參謀,少校副團,少校參謀,迫炮大隊少校,副大隊長。解放太原時,被我太岳軍區俘虜,因其才華出眾,被送往我華北軍官教導團學習,後被選送華北軍政大學再次深造。
全國解放後,寶璋回到了中陽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因其創建學校和教學成績顯著,曾多次受到該村和縣教育部門的表彰和獎勵,並評為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