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徒
- 讀音:bái tú
- 解釋: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徵集的壯丁
- 出處:《管子·七法》
基本釋義,引證解釋,
基本釋義
1.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徵集的壯丁。
2.佛教對俗人的稱呼。僧衣黑色,故稱俗人為“白徒”。
3.指不出家的徒弟。
4.指不學無術之徒。
引證解釋
- 未經訓練的兵卒;臨時徵集的壯丁。
《管子·七法》:“以教卒練士擊敺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漢書·鄒陽傳》:“今 吳 楚 之王練諸侯之兵,敺白徒之眾,西與天子爭衡, 濟北 獨底節堅守不下。” 顏師古 註:“白徒,言素非軍旅之人,若今言白丁矣。”
宋 葉適 《兵總論二》:“ 斡離不 始挾兵才萬餘,長驅而至,莫有敵者,倉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師不守,則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
《金史·古里甲石倫傳》:“但敵勢頗重,而往者皆新集白徒,絕無精銳,恐不能勝。”
清 蕭掄 《寶山田若谷明府鈞團練鄉勇》詩:“只愁白徒不習戰,勇怯相半難從征。” - 佛教對俗人的稱呼。僧衣黑色,故稱俗人為“白徒”。
南朝 宋 何承天 《與宗居士書》:“ 冶城 慧琳道人 作《白黑論》,乃為眾僧所排擯,賴蒙值明主善救,得免波羅夷耳。既作比丘,乃不應明此,白徒亦何為不言?” - 指不出家的徒弟。
《南史·循吏傳·郭祖深》:“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則皆畜養女,皆不貫人籍,天下戶口幾亡其半。”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男僧得收白徒,女尼得收養女,白徒養女不入戶籍,免除一切課役。” - 指不學無術之徒。
章炳麟 《程師》:“學之成驗,定於校試,校試固不能無偏重輕,藉令試之殿廷,然諸校録者復多白徒,稍上非寄象之材,則目録之士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