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建橋

白建橋(1881—1943),北方昆弋班名角。河北白洋淀安新縣大馬村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建橋
  • 別名:白壞子
  • 籍貫:河北白洋淀安新縣大馬村
  • 出生地:河北白洋淀安新縣大馬村
  • 性別:男
  • 民族:漢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881年
  • 去世年月:1943年
  • 職業:演藝 崑曲演員
  • 代表作品:《刺梁》
簡介,經歷,

簡介

白建橋(1881—1943),北方昆弋班名角。河北白洋淀安新縣大馬村人。

經歷

父白老合(或寫作白洛和),工高腔黑淨,清光緒十一年(1885),以醇王府所賜戲箱之半組昆弋和順班。
建橋幼入本村昆弋子弟會,隨曾慶兒(綽號“曾把式”)習昆旦,常以《刺梁》、《藏舟》、《琴挑》、《出塞》、《鬧學》、《刺虎》、《百花點將》等戲在和順班任主演,文武唱做俱佳,表演細膩動人。尤以《思凡》一劇最受歡迎:身段動作特別快,火爆利落,逃下山後的下場,真如一陣旋風,碎步如飛,班中同人戲稱他演《思凡》為“小長坂坡”。因演技出眾,譽為晚清“京南第一花旦”。
昆弋班每到一村鎮,觀者爭相打聽該班有沒有“白壞子”(建橋之乳名),有“白壞子”的班就是好班。
白老合去世後,繼掌和順班,光緒三十年(1904)演於高陽縣北歸還村,劇目有其代表作《棋盤會》,飾鐘無鹽,勾藍臉,腦門畫一枝蓮花,茨菇葉眉,菱角嘴;表演雍容大度,體現“鳳型”特點。名淨王廷珍與之合作,飾齊王。
光緒三十三年(1907)春偕其弟白月橋(工高腔黑淨)一度搭入昆弋慶長班。同年復組和順班,邀其族兄昆弋名輩白永寬演於安新縣大田莊。
宣統二年(1910)搭入完縣德慶和班。民國後再組和順班,於民國四年(1915)演於保定府湖廣會館。他心靈手巧,班中道具,如《水漫金山寺》各種水族型、《九蓮燈》各種鬼型等皆親自製作,獨具特色。因對戲班不善經營,於民國五年底(1916)賣箱散班,偕長子白玉田(1900—1937,工昆旦)搭入寶山合班。
民國六年(1917)夏,隨班由保定轉演於京東玉田等縣,其子之昆旦戲漸露頭角。
民國七年(1918)夏,寶山合班首次入京演於東安市場丹桂園,七月十九日首場大軸由白建橋、白玉田父子合演《金山寺》。
同年秋,父子轉入榮慶昆弋社,因白玉田昆旦戲已紅,白建橋遂改演文武小生並在班中兼輔配角色,如為韓世昌《斷橋》配演許仙,《驚夢》配演柳夢梅,為郝振基《打子》配演鄭元和,為徐廷璧《飯店認子》配演周瑞隆等。其他如配演《惠明下書》之張君瑞、《倒銅旗》之羅成、《對刀步戰》之李洪基等。
1920年夏,父子隨榮慶社由天津赴上海,其子白玉田任主演之一,演於丹桂第一台
北返後,父子應河北束鹿舊城紳商王香齋之邀,入其所組之祥慶社任主演,巡迴演於京南鄉間,其次子白玉珍(1909—1973),在祥慶社中習昆淨兼老生,名祥濟。
1927年初祥慶社散班,父子三人遂改搭寶立社、慶生社、榮慶社、基順合班等。
1936年韓世昌、白雲生與侯炳文復組之祥慶昆弋社合作,在天津起戲,白建橋加入,並隨班由天津巡迴演出於中南六省,經濟南、開封、武漢、長沙、南京、上海、蘇州、煙臺等各大城市,歷時一年零十個月, 但因年老,僅充任輔配角色。
1938年返津後漸少登台。1943年病逝於天津,享年六十三歲。
有孫輩白士林(習武生)、白小華(女,習武旦),承其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