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廟芋頭

白廟芋頭

白廟芋頭,山東省即墨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白廟芋頭種植歷史可追溯到600年前。史書記載,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決定在山東地區建立“九衛十八所”,鰲山衛便在這種歷史環境下產生。建立兵營後,從南方遷移過來的官兵家屬將芋頭種苗帶到了山東,並在鰲山衛周邊進行大面積種植。

白廟芋頭產自即墨市岙山衛鎮西部的白廟山區,嶗山天然山泉和富含微量元素的沙壤土質使白廟地區所產芋頭個大肉白,品質優良,成為別具風味的無公害農產品。白廟芋頭具有口感香、軟、粘、滑四大特點,營養物質非常豐富。據有關部門鑑定,白廟芋頭乾的蛋白質含量為14%,脂肪含量為2.43%。此外還含有較多的鈣、磷、維生素B1、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同時,白廟芋頭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白廟芋頭”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廟芋頭
  • 產地名稱:山東省即墨市
  • 品質特點:個大肉白、品質優良、營養豐富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517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24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地貌土壤,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白廟芋頭因獨特的自然環境條件,具有以下明顯的地域特徵:個大橢圓,表皮平滑,肉質乳白細膩,面中帶甜,香軟粘滑,別具風味。
白廟芋頭白廟芋頭

內在品質

白廟芋頭的蛋白質含量為1.82%,澱粉含量為14.7%。此外,還含有較高的鈣、磷、鉀、維生素C等多種營養物質。

藥用價值

白廟芋頭中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可作為防治癌瘤的常用藥膳主食。除此之外,白廟芋頭含有一種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後能產生免疫球蛋白,或稱抗體球蛋白,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同時,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故中醫認為芋頭可補中益氣。

產地環境

地貌土壤

山東省即墨市白廟芋頭種植區屬低山丘陵,耕層深80—120厘米,系棕壤土,肥力較好,有機質含量13.1克/千克,有效磷18.6毫克/千克,鹼解氮76.9毫克/千克,速效鉀84.3毫克/千克,土壤pH值在5.8—6.3之間。

水文情況

即墨市南臨嶗山,水質與嶗山水質一脈相承,系嶗山山脈礦泉水質。大任河及其12條支流流經整個種植區,流域面積49平方公里。紅星水庫、豹山水庫等4座小二型水庫及32座塘壩分布在整個種植區內,總庫容量達到260萬立方米。充足的水資源和優質的嶗山山脈礦泉水質非常適合白廟芋頭的生長。

氣候情況

即墨市氣候屬暖溫帶沿海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受海洋環境的影響,空氣濕潤,氣候溫和,具有冬暖夏涼、春溫秋爽、春遲冬長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2.3℃,最高溫度38.9℃,最低溫度—10℃,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4%。年無霜期23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773毫米,年平均日照時間2600小時左右,年積溫約4400小時。光熱資源豐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能充分滿足芋頭生長需求。
白廟芋頭白廟芋頭

歷史淵源

鰲山衛古城自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初建立,鰲山衛設立後,是全國二十四衛之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相傳白廟芋頭就是明初設衛時,由軍戶從外地帶來,並試種成功。
傳說江氏祖先江榮於元末明初由淄博遷至即墨,後遷至留村(今龍山街道辦事處)西程戈莊村,再後一分支江正先遷至今鰲山衛鎮孫家白廟村居住。因當時兵荒馬亂,缺少主食,便從鰲山衛引種芋頭用以充飢。由於當地水土適宜芋頭生長,且芋頭易種植、耐儲藏,因而從零星種植,到成地域發展,芋頭成為當時主食食品。芋頭種植逐漸流傳下來。因芋頭諧音“余頭”,當地百姓喜在仲秋節、春節中食用,以圖吉利,企盼年年有餘。
明、清時以仕宦顯名於朝野的即墨“周、黃、藍、楊、郭”五大家族對白廟芋頭寵愛有加,使其成為日常及家宴必不可少的主食,並由他們的宦遊在外而使白廟芋頭遠傳至北京、河南等地。
1978年,改革開放後,土地承包責任到戶的白廟村民大面積種植芋頭,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繼而附近村民紛紛效仿,鰲山衛鎮的其他村莊也到該村取經種植芋頭,發展到至今規模。
2004年7月,即墨市孫家白廟村申請註冊了“白廟”牌商標。
2007年7月,青島白廟芋頭專業合作社成立。
2017年11月,首屆即墨鰲山衛白廟芋頭文化節在馬家白廟村舉行。

生產情況

2010年,白廟芋頭總種植面積0.8萬畝,年總產量1.75萬噸。
2017年,白廟芋頭共栽種了2000餘畝,畝產量達到5000斤左右,根據等級不同價格每斤在8元到15元之間。
2018年,白廟芋頭種植面積約3000餘畝,輻射帶動周邊20多個村莊3000多農戶的農業產業經營格局,僅芋頭地瓜就可以實現增收6000多萬元。
白廟芋頭白廟芋頭

產品榮譽

白廟芋頭先後被評為“青島市優質農產品品牌”、“島城最具社會誠信品牌”、“青島市民最喜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2008年,白廟芋頭被釣魚島國賓館指定為專供產品。
2009年,白廟芋頭生產基地通過國家級無公害基地及產品認證。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白廟芋頭”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白廟芋頭產於青島即墨市鰲山衛鎮,該鎮地處即墨市東部,東臨黃海鰲海灣,南與嶗山區接壤,轄區總面積96.96平方公里,5.3萬人口,耕地3.3萬畝。白廟芋頭產地位於鰲山衛鎮西側,北至溫泉界,南至大龍路,東至西環一路,西至龍山界,轄孫家白廟、南邱白廟、紅星等總計63個行政村。主產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0°34′14.10″—120°44′37.80″,北緯36°19′46.37″—36°25′21.85″。

質量技術要求

(1)地塊選擇:選擇在土壤肥沃、疏鬆、保水保肥、旱能澆、澇能排的地塊。生產基地及環境(空氣、水、土壤)符合NY5010—2002《無公害食品蔬菜產地環境條件》標準。
(2)品種:選用優質豐產的當地傳統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
①整地施肥:芋頭需肥量大,一般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4000—5000千克/畝,耕地時一併施入。
②種芋處理:為保證芋苗整齊,旺盛生長,選用單個重50克左右的整芋,在15—18℃溫度的環境下催芽,待芽萌動時即播種。播種期在3月下旬左右。
③播種:開溝直播,深10厘米左右,播後覆土13—15厘米,然後覆膜。要求行距80厘米,株距20厘米,密度為畝種3500—4000株。
④田間管理:芋芽剛露出地表後,及時破膜助出苗,以防止膜下高溫傷芽。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整個生育期不再追肥。芋頭耐澇怕旱,生長前期溫度不高,維持土壤濕潤即可;中後期及球莖形成發育期需充足水分,小水勤澆,保持地面不見乾。芋頭迅速膨大時開始培土,每隔20天培土一次,一次培土高5—7毫米,培土2—3次。芋頭病蟲害極少,主要預防蠐螬危害,在播種時用1.5%辛硫磷顆粒劑撒施播種溝內,每畝用量4.5千克。
(4)產品收穫及處理:霜降前,芋葉變黃衰敗時為最佳收穫期,要及時收穫。收穫後進行晾曬,按一、二、三等級分級包裝。
(5)生產記錄要求:白廟芋頭生產的全過程,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全面記載,妥善保存兩年以上,以備查閱。

專用標誌使用

白廟芋頭地理標誌保護地域範圍內的芋頭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青島白廟芋頭專業合作社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白廟芋頭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