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懷古

《白帝城懷古》是唐代文學家陳子昂初次出蜀入京時創作的一首排律。此詩描繪白帝城周圍的景色,撫今追昔,抒發作者的愛國情懷以及旅途感慨。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三譽之為“唐代律詩之祖”。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白帝城懷古
日落滄江晚,停橈問土風
城臨巴子國,台沒漢王宮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
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
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白帝城:遺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東,為東漢初公孫述所築。
⑵滄江:泛指江水。
⑶土風:鄉土歌謠或樂曲。
⑷巴子國:古國名。
⑸漢王宮:指永安宮,蜀漢先主(昭烈帝)劉備殂於此。
⑹周甸:周朝甸服之國,意指周朝的領域。
⑺禹功:指夏禹治水的功績。
⑻青壁:青色的山壁。
⑼古木:一作“古樹”。雲際:雲中。言其高遠。
⑽坐:因為。

白話譯文

夕陽隱沒蒼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問當地鄉俗土風。
城樓面臨著古代的子爵巴國,高台乃是那湮沒的蜀漢王宮。
這荒遠地區仍屬周朝的領域,深山裡至今推崇大禹的豐功。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牆壁中斷,地勢險峻下臨清碧江水流通。
高大的古樹挺立在白雲邊上,歸來的船帆出現在濃濃霧中。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無限遙遠,旅客的愁思因此更無盡無窮。

創作背景

這首詩當作於唐高宗調露元年(公元679年)陳子昂初次出蜀沿長江泛舟而下的連續行程中。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根據詩題,此詩應為懷古詩,其實稱之以“旅遊詩”可能更恰當。此詩描寫了這位年輕的西部人第一次進入中國中心區域(雖然僅在南方邊緣)的旅程。他不斷地回顧“巴”(四川),細心地尋訪“周甸”(不包括四川),尋訪“禹功”所覆蓋的地區。他反覆提到那些廣泛的地理名稱,仿佛這些名稱本身就具有某種神奇的意義。他為這些地區的歷史和古蹟所傾倒。他在白帝城懷古,所緬懷的既不是歷史事件,也不是盛衰過程,而是集中於與中國文化的中心區域相聯繫的古蹟本身。
由懷古而產生的憂傷很容易轉換成孤獨及思鄉的情緒。與較老練詩人的修辭練習不同,陳子昂這首詩更多地與情緒的激發有關,而不是與技巧有關。他的旅行詩並不像王勃盧照鄰駱賓王的同類詩,而更接近李百藥的詩。詩中對句的排列比王勃、盧照鄰的詩較不板滯。他的風格離開駱賓王的風格更遠。駱賓王的懷古旅行詩用了高度矯飾的語言,即使最真誠的感情也會黯然失色,從而徹底破壞詩的情調。
陳子昂描寫自然景物的對偶句不似上官儀那樣複雜,可是在這首詩中,這些對句也一鋪到底,破壞了詩篇的流暢。此外,詩人還隱喻性地運用動詞描寫直觀景象,表現了宮廷詩的一定影響。

名家點評

《瀛奎律髓》:
陳子昂《感遇》古詩三十八首,極為朱文公所稱。天下皆知其能為古詩,一掃南北綺靡,殊不知律詩極精。此一篇置之老杜集中,亦恐難別,乃唐人律詩之袓。
《唐詩直解》:
“停橈”五字,包一篇主意。穩妥好詩,然再狼狽不得。
詩藪》:
子昂“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即玄暉“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也。子美“薄雲岩際宿,孤月浪中翻”,即仲言“內雲岩際出,清月波中上”也。四語並極精工,卒難優劣。然何、謝占體,入此漸啟唐風;陳、杜近體,出此乃更古意,不可不知。
《唐詩鏡》:
“古木生雲際,孤帆出霧中”,景色寫入霏微。
吳國倫曰:通篇語意溫厚沉著。周珽曰:模寫的是實境,雖畫亦不能盡其妙。
“古木”二句,寫景雅健。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陳德公曰:力振靡習,中四韻全見渾拔,而七、八、九、十尤警。評:第四“沒”字法老。九、十著“雲際”、“霧中”,遂覺“古木”、“孤帆”迷離杳靄,成為極雋之聯。結即承此。“坐何窮”,蓋言坐是故耳。
紀昀:“問土風”三字,領下四句。與下《峴山》一首俱以氣格壓-切。無名氏:氣格渾融,而才鋒溢出,真奇作也。

作者簡介

陳子昂(659~700),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縣)人。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為陳拾遺。青少年時家庭較富裕,慷慨任俠。成年後始發憤攻讀,關心國事。24歲時舉進士,官麟台正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但建議常不被採納,並一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下獄。兩次從軍,對邊塞形勢和當地人民生活有較深的認識。公元698年(聖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鄉。父死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獄中。他是初唐詩文革新的主要人物之一。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有《陳伯玉集》傳世。
陳子昂像陳子昂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