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仙翡翠(英文名:White-tailed Kingfisher,Australian Paradise-kingfisher,Long-tailed Paradise-kingfisher, Racquet-tailed Paradise-kingfisher,Silver-tailed Paradise-kingfisher,White-tailed Paradise-kingfisher, Australian Racquet-tail, Black-headed Paradise-kingfisher , Buff-breasted Paradise-kingfisher,Buff-breasted Paradise Kingfisher)經常出沒於低地森林,沿著丘陵到高達900米,甚至1560米都有這個物種。它們在樹冠上覓食,也出現在地面上尋找食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尾仙翡翠
- 拉丁學名:Tanysiptera sylvia
- 別稱:銀尾仙翡翠,澳大利亞仙翡翠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目:佛法僧目
- 亞目:翠鳥亞目
- 科:翠鳥科
- 屬:仙翡翠屬
- 種:白尾仙翡翠
- 命名時間:Gould, 1850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亞種分布,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白尾仙翡翠身長30 - 35 cm,體重43-74 g,雌雄同形。前額、眼先黑色,黑眼紋,冠和肩膀亮藍色,頸部及上翕黑色。上體黑色,腹部杏黃色,臀部白色,嘴紅色,虹膜深褐色,腿部橙色。有兩根很長的白色尾羽。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生活習性
完全肉食性的翠鳥,它的狩獵技術和其他種類的獵翠鳥大致相同,但也具有自己的特點。經常隱蔽在近水的樹蔭下伺機捕食魚蝦等。佇立時頭部幾乎不動,而尾巴不時的擺動。它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地面上尋找食物,用嘴挖掘土壤捕食昆蟲,其中包括蝸牛、甲蟲、蚱蜢、毛毛蟲、蜈蚣、蚯蚓,也吃小型爬行動物蜥蜴等。有時候會把羽毛弄得很髒。
生長繁殖
繁殖期應地而異,在英國是在5月、6月和12月,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是2月,在昆士蘭州和新不列顛11月, 12月和1月。在,白尾仙翡翠的巢一般是築在離地面5米以上樹洞裡。然而,在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也修在白蟻塔中,也有在樹上,但最常見的是在土壩上挖一個巢穴,15至20厘米。雌鳥產3 枚卵,雙親輪流孵化,共同撫育雛鳥。
亞種分布
(4種)
1. Tanysiptera sylvia leucura 分布於俾斯麥群島。
2. Tanysiptera sylvia nigriceps 分布於新不列顛和約克島。
3. Tanysiptera sylvia salvadoriana 分布於紐幾內亞、威爾斯島。
4. Tanysiptera sylvia sylvia 澳洲約克島和紐幾內亞。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