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舖鄉下轄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白小山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舖鄉下轄村
- 地理位置: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舖鄉白小山村
位置境域,自然環境,村域地貌,水文地質,氣 候,土 壤,人 口,經濟概況,種植業,養殖業,林 業,水 利,農用機具,工副業,村貌建設,學 校,衛 生,村政舉要,
位置境域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舖鄉下轄村
白小山村民居址在北緯40°15′28″~40°15′38″,東經113°56′38″~113°56′51″相交處,海拔1150米~1178米。距縣治天鎮西南21公里。西接陽高縣高家窯,南偏西至沙溝1公里,東北至陽和塔2公里。總轄區6772畝。
自然環境
村域地貌
為山前丘陵區。村域北虎溝由南北下,有三條支溝(二西一東),展布全境。整個域內南高北低,縱坡5-8%。整個轄區中,耕地3647畝,占53.9%;園地112畝,占1.7%;林地128畝,占1.9%;交通用地39畝,占0.6%;水域灘涂475畝,占7%;未利用土地2232畝,占33%;其中荒草地1795畝。
水文地質
屬丘陵區鬆散岩類孔隙水區中黃土丘陵弱中富水區,亦是范家屯峪古河道上游區。含水層主要分布在沖溝河谷等地表低凹區域,含水層以上更新統、中更新統粗中砂礫為主,含水層層次較少,一般為2~3層,單層厚度不超過5米。潛水位隨地形變化較大,黃土梁堰上大於20米,溝谷一般15~20米。裸岩山區,屬變質岩類裂水區。由深變質岩類組成,裂隙發育,結構疏鬆,降雨入滲條件較好,溝谷切割深度超過含水層底板地段,有泉水出露。村南井溝有泉水出露,清水流量約2升/秒。大灣溝有泉水,流不出溝,沙泉溝亦有小泉水。水質含氟量偏高。
氣 候
屬丘陵中溫半乾旱區,多年平均年均氣溫6.5℃,年均降水量400毫升,無霜期128天。主要災害天氣是秋旱和秋霜凍。
土 壤
母質是黃土質和花崗片麻岩。土壤屬栗褐土,亞類為栗褐土性土、山地栗褐土。土屬為花片岩質山地栗褐土,耕種黃土質栗褐土性土。
人 口
全村共有145戶、520人,其中男273人、女247人,男女性別比110.5,出生率1.16‰,死亡率0.58‰,人口自然增長率0.58‰。全村累計婚育婦女結紮手術者56例,上環者23例,長效節育率82.29%。
經濟概況
種植業
以谷、黍、紅(白)高粱、馬鈴薯為主,余為小麥,扁豆及黃黑豆類,菜籽、胡麻、蕎麥;蔬菜有白菜、胡蘿蔔、蔓菁、芥菜、韭菜以及西瓜、香瓜。耕地面積3647畝,糧田2918畝,產糧食37.4萬公斤,畝產128公斤。畝均施化肥40公斤。
養殖業
傳統役畜以驢為主,次為騾馬。小畜以羊為主,豬次之。有大牲畜168頭,為驢、騾、牛,失馬。有豬280頭,羊420隻。畜牧成為農村經濟重要收入之一。
林 業
傳統以楊樹為主,有少量柳、榆、臭椿樹。檳果、杏樹種植久遠,古地名有“杏樹樑”。1949年成樹林15畝(見《天鎮縣粗線條農業綜合區劃》),有成樹楊、柳、榆等1000多株,杏樹10多株,檳果等5畝。二人合抱大楊1株,大柳1株。年產水果0.15萬公斤左右。新中國初1953年初蓋學校鋸大楊樹1株。後來,在村南溝等地壓條小葉楊或播種杏核。到1964年混成林55.5畝。1969年首次引入蘋果,在村南溝梢栽植梨樹苗10畝。七十年代道旁、村內等多栽植優種楊大苗。到1975年又壓條小葉楊8畝多。七十年代,又引入蘋果,梨等品種。1978年實有用材林68畝,果園25畝,零星樹1.5萬株。年產水果0.4萬公斤。1981年後,蘋果園承包給社員個人經管。八十年代後期蘋果樹老化嚴重。1995年水果總產量5噸。1997年已有用材林128畝,多為疏林地,新、舊果園112畝。
水 利
傳統人畜用1眼3丈深井水。在村東北虎溝畔辟有零星洪澆地,在南井溝有零星小塊水澆地,1949年有3畝。新中國1955年集體化生產後,堅持農閒平田整地以蓄水保墒。七十年代學大寨,1975年搞截潛引水,引南井溝水入村,設一吃水池。同時,在虎溝大搞打壩造地。1980年溝灣地120畝,保證水澆地僅3畝。八十年代,搞一些渠系配套工程。1997年水澆地有效面積120畝,保證面積3畝,人畜用地下水0.945萬立方米。
農用機具
有農用三輪車3輛。農機總動力295千瓦。年用電3萬千瓦時。
工副業
成立磨麵坊1處,從業1人。有菸酒小鋪1戶,豆腐坊2戶。馬鈴薯粉碎作坊1戶。
村貌建設
白小山村民居址南臨南溝,北依小土丘,西接1面坡。座北朝南,北高南低,環土丘南坡而建房。最初為1小土堡,此後向外擴展。至清朝宣統年間,建有龍王廟、真武廟、觀音廟、五道廟4處。至1949年土地改革時有窯378孔,土房179間,形成南北1條主街,東4條巷,西2條巷的布局。新中國1955年集體化生產後,建有2個小隊飼養院、房屋、畜圈,大隊辦公室等房屋20餘間;1981年後大隊飼養院房舍均作價售給社員。八十年代前村民多碹窯,斯後,村民多新建土房。1990年居址占地139畝。1995年秋季連綿陰雨,土窯洞七成坍塌致危。之後,村民加快房屋改造或新建,多是磚木結構。1997年基本戶均一處院落。
村內傳統有通往鄰村小路3條。新中國逐漸護理,至范家屯村路成為大車道,可通機動車輛。1995年後有卅里舖通趙家溝鄉的縣鄉公路,途經是村。至范家屯均成公路,有客運汽車直通縣城天鎮、陽原縣治西城。
新中國前,郵件多在縣城店鋪代轉。新中國1953年後通郵政。1962年後通電話線路。1970年後附通有線廣播。1985年前後不通廣播、電話,僅通郵政。
學 校
建新校舍,占地2畝,建築120平方米。在校五年制學生15人,教師3人。
衛 生
建立合作醫療站1個,赤腳醫生1人,方便了村民診治小病、打針、輸液,推行了新法接生。
村政舉要
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前後,村設2牌,有牌頭2人,主村事。光緒初年設5牌,有牌頭5人,由牌頭、社首主村事。光緒十八年(1892)遭春旱,再次未發苗,大災。民國元年(1912)前後,傳 入天主教。8年(1919)實行村制,設2閭,為附村;設村副1人,閭長2人。18年(1929)6月,未展糞堆,大旱成重災,次年村民流離。23年(1934)和 任 家窯等設聯莊。26年(1937)淪陷後,初設偽村公所,偽村長1人,閭長2人。30年(1941)村內設偽甲公所,下分3閭 ,有偽甲長1人,閭長3人。社會不安定,有國民黨部隊遺留零星人員抗日,但亦擾害村民。29年(1940)前後傳入一貫道組織。33年(1944)初,有共產黨組織活動。34年(1945)冬,發展共產黨員5人,成立共產黨村公所、下分工會、農會、武委會。設村長、武委會主任,農會主任、糧秣等。35年(1946)有“聯大”學生幫助,開展清算偽閭甲長鬥爭。36年(1947)春季,開展土地改革,分地主、富農多餘土地200餘畝,牲畜、浮財等。是年有共產黨區小隊白姓戰士2人,分別犧牲於十九墩戰鬥、蘭玉堡灘戰鬥中;又一白姓戰士,在顧家灣戰鬥中犧牲;是年被國民黨孫家店鄉兵等搶走驢30頭,羊200多隻。37年(1948)春,劃分階級成份,地主1戶,富農7戶,上中農6戶,中農62戶,貧農16戶。同年10月,進行第二次土改。新中國1950年初,頒發2545畝土地證。公開共產黨組織。夏季,一貫道謠言入村,部分戶合戶夜睡,男人們站崗等。是年冬,登記日偽、舊人員、會道門組織等。1951年,肅反運動中,一貫道徒10多人,明會25人聲明退道,另有天主教徒10人登記。1952年肅毒,沿戶收繳村民鴉片。1953年6戶村民組織常年互助組1個,7戶農民組織臨時互助組1個。為了辦好互助組,是年在是村開辦“傳授站”,周村民眾,村幹部多被派來學政策,傳經驗,早來晚走半個多月。1954年冬,建立初級農業社1個,1955下設3個耕作小隊。1956年轉高級社,設農業社長、會計、出納,共產黨社黨支部書記,團支書、婦代會主任、民兵連長等,村幹部8人,還有小隊長等。社員有自留地120畝。1957年冬,搞 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批判對統購和集體化不滿言論,街上貼出大字報等。情況一般。1958年轉為生產大隊,設有大隊長1人,副大隊長1人,其它村級組織不變。下設3個生產小隊,設小隊長、會計等。是年秋,設小隊食堂3個,全村社員皆入食堂吃飯,後來合為1個食堂,直到1961年春復以戶自炊。是年秋季,大搞深翻土地。派勞力去趙家溝村修石門水庫。出售國家徵購穀草1560公斤。1959年抽調青壯勞力參加修築孤峰山、趙家溝水庫。1960年部分社員開小片荒地種糧。1961年下鄉幹部幫助搞“奪權”鬥爭,社會秩序好轉。1962年冬,集體羊下戶餵養。大隊補貼一定的“羊料”。社員普遍開小片荒。是年又落實自留地、豬飼料地政策,擴大社員自耕土地,全隊達到184畝,有效補貼口糧不足。1963年春改大隊核算為3個小隊單獨核算,各設小隊會計、保管。是村大隊搞清工分等“三清”工作。1964年初,公社派幹部搞清工分、清倉庫的當年“四清”工作。1965年9月,縣裡派工作隊進駐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稱“四清”運動。學習中央二十三條,毛主席著作等。對現任和前幾年卸職30多個大小隊幹部違紀行為嚴肅調查處理,認定、並退賠“三定”總值0.3萬餘元。冬季成立貧農協會,設貧協主席1人,參加大隊領導班子。1966年初,評議階級成份,劃定富農10戶,上中農1戶,中農38戶,余為貧農、下中農。對地主、富農及有政治歷史問題的人摸底,做到底細清楚。7月底運動基本結束。秋季,“文化大革命”運動初起,燒舊書、神龕、木主等。1967年推行大寨大隊評工計分辦法。社員也成立紅衛兵。大隊組織學習毛主席“老三篇”等著作。1968年改大隊管理委員會為大隊革命委員會,大隊長為大隊主任,其餘村組織不變。1969年,備戰備荒基幹民兵訓練活動增大,配有10多支槍。1970年民兵在村內挖地洞3條,洞口通村外溝道。1971年公社派幹部組織學習批判林彪反黨叛國罪行檔案及資料等。1976年7月,唐山地震後,社員院內夜休防震。9月,毛主席逝世,大隊組織社員集體悼念、默哀三分鐘。10月參加公社慶祝粉碎“四人幫”活動。1977年,公社派幹部傳達批判“四人幫”檔案精神、資料等。1978年恢復大隊管委會、大隊長稱謂,其餘大隊組織不變。1980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135戶社員,承包口糧田750畝,勞力責任田1600畝,每年應上繳承包費1.4萬元。1981年2月中旬,是大隊黨支部在全縣三級幹部暨農業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大會上作了大會發言,介紹完善責任制經驗。1984年大隊改為村,設村民委員會1個,村委會主任1人,由村民每3年選舉產生。其餘村級組織不變。1993年傳入耶穌教,有男1人。1995年秋季,大雨連綿,洇坍或致危土窯多處,成災,縣政府賑濟糧食、椽、檁、衣服等安然渡災。1997年有共產黨員17人,其中女1人。村內設村幹部5人,有村委會主任1人,村共產黨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會計等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