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11.20畝(其中:田4050.20畝,地2661.00畝),人均耕地1.25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564.7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1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1214.2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1116戶通自來水,有279戶飲用井水, 有1619戶通電,有110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200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65戶。
該進村道路為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874.6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52.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1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286.00萬元,其中:
種植業收入2626.00萬元,
畜牧業收入968.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150頭,肉牛10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11.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30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23.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3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981人 ,在省內務工913人,到省外務工6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石材加工、種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254.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石材加工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石材加工、種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927戶,共鄉村人口6512人,其中男性2607人,女性3075人。其中農業人口5782人,勞動力3690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68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家營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西莊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535人,中學生27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8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556.2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8.6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0個,黨員總數160人,黨員中男黨員121人,女黨員39人。 團員126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水利灌溉設施滯後,造成3個自然村的農田不能旱澇保收。部分自然村行路難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要通過一段水中道路,汛期就難於通行,2個自然村通組道路仍是崎嶇不平的土路。村里沒有文化活動室和相應圖書,缺乏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和體育活動。農民的素質技能低,青年農民外出打工,因缺乏一技之長,基本都是從事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的工作。沒有垃圾處理設施,垃圾處理主要靠就地焚燒或倒到河溝里。另外,飲水用水問題也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目前還有1個自然村飲水較為困難,安裝自來水,靠取淺層地表水,飲用不安全。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繼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冬早蔬菜,建立以建材、化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民營工業園區,發展外向型經濟,促進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發展柑橘特色產業,種植面積400畝,發展甘蔗特色產業,種植面積900餘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5203頭、牛108頭、雞5462隻、鴨7846隻、鵝7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40人。2013年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53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