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屯

相傳,在明隆慶年間,天災嚴重,賦稅繁多,民不聊生。任縣白家屯數人奮起砸了官府,搶了糧倉。為防官府緝拿,他們便躲到這一沼澤地帶立足謀生。事平後仍襲用原白家屯名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家屯
  • 內容一:來歷
  • 內容二:位置
  • 內容三:方言
白家屯,來歷,位置,方言,生活習俗,飲食,住房,婚嫁習俗,傳統節日,其它習俗,喬遷,生孩子,認乾親,待客,

白家屯

來歷

相傳,在明隆慶年間,天災嚴重,賦稅繁多,民不聊生。任縣白家屯數人奮起砸了官府,搶了糧倉。為防官府緝拿,他們便躲到這一沼澤地帶立足謀生。事平後仍襲用原白家屯名至今。

位置

白家屯位於河北省邢台市隆堯縣北樓鄉西南部,和南樓村,重賢村,牛莊村相鄰,白屯村西部為耕地,往西4公里是澤畔村.村東頭有幾個廟宇,每到過年過節,香客不斷.當地叫"行好".

方言

建國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水平的提高,加以交通便利,交往日繁,語言習慣在往來中相互影響,特別是國家大力推廣國語,更加促進了白屯方言與國語之間差異的縮短,發音、用詞、語法結構諸方面都有明顯趨近之勢。但是,由於歷史上行政隸屬的不同、人口的遷徙,加上自然條件的差異,現在仍保留不少方言痕跡。白屯方言中的辭彙極為豐富,有些與北京話字同音不同,有些音同字不同。
年尚(去年);剛一(剛才);明(men)旦(明天);夜(連讀)個(昨天);後旦(後天);晌午(中午)黑呀(晚上);後(hu)望(夜裡);起先(以前);不拉幾天(不多幾天);伙臨道(伙巷)抽頭(抽屜);胡曰曰(胡說);絮叨(胡說);瞎羅羅(胡說),胡咧咧(胡說);不來手(甩手);不來頭(搖頭);擺治(修理,擺弄,捉弄人);骨低(蹲);胳摟(在別人身上抓撓);嗍溜(吮吸);不得勁兒(不舒服);使意慌(累);跑茅子(腹瀉);轉游(散步);咯氣(生氣);老股杈(樹冠);支炸耳朵(集中精力聽)使扭扭(使性子);揣手(左右手分別放在左右袖內);

生活習俗

飲食

本村的飲食習慣一般為一日三餐,早飯以淡飯為主,午飯、晚飯以一鹹一淡為宜,二鹹者不多。食多以主輔相配,乾熱食為主。 全國大都是如此。

住房

建築除廟宇外,其餘皆為平頂房。
宅基多為長方形,以東西為長、南北為寬者多。
居住習慣以北屋為正房,配之以東西廂房,南面為廈子。
正房建築以三、五、六、七間為主。

婚嫁習俗

結婚
本村舊時婚嫁習俗大致有以下幾種環節和儀式:
議婚:經媒人向男女雙方分別介紹對方的住址、生辰年月、家庭經濟情況(特別是房屋、土地情況)、家庭成員,而後雙方各請陰陽先生算卦,如果雙方的生辰八字和信址方向無“克”,則男方通知媒人約定時間“相關”。
相親與訂婚:相親時,男女雙方各帶有禮物。若雙方均看中了對方的高矮粗細,黑白胖瘦相貌,則交換禮物,意為“相中”。之後,雙方再請陰陽卜卦,按雙方的生辰八字及住址方向擇期,然後以大紅紙寫清所擇良辰吉日,送新娘入宜用的屬相,及新娘下轎時轎頭所指的方向等事宜,由男方家長攜帶女方所索之彩禮至女方家,商定迎娶事宜。
做新被:娶親之日的前七天,男方家必須做完新被褥新枕頭。做針線活時,忌用寡婦及懷孕婦女。枕頭不縫口,被褥里放些大棗,取意“早子”;放些花生,取意“插花著生”,即又生男孩子又生女孩。做被褥至少做四被四褥,禁忌單數。
娶親:是日,男方家門口貼紅對聯,紅“雙喜”,掛紅綢,紅燈高懸。早飯後,迎親隊伍出發。隊伍有娶親花轎二乘,去時,新郎乖坐較彩的一乘,另一乘由一長輩乘坐。女家準備簡單宴席待賓。男方由長輩從帶領入宴,說些吉利話,等待女方梳妝打扮。女方懷揣銅鏡、大蔥、艾枝,經三吹三打後上較彩的那項轎或馬車起程,返程的轎或車不走來時走過的路。至男方家時,新郎進入洞房照四牆角拉弓射箭,女方的車乖按原定方向停下,三吹三打後下車。新娘過鞍馬進洞房。正中午開始拜天地,主持儀式的大聲呼喚親屬們掏拜錢,新娘給婆母磕完頭後,婆母給新娘磕頭錢,然後送入洞房,晚宴後開始鬧洞房,娶親三日不分輩份大小,均可鬧洞房。
接閨女:翌日晨,新娘家人去新郎家接閨女。在新郎家宴罷後,接新娘回娘家住一天,晚上再送回去。三天過後,新娘回娘家先住三天,回新郎家住六天后,再回娘家住九天,取“先三後九,越過越有”之意。之後往來可以隨便。
送夏:婚後的第一個仲夏,娘家人攜大杏、瓜果及熟食品至新朗家赴宴,謂之曰“送夏”

傳統節日

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俗稱“過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時臘月,各家各戶就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正月初一清晨,人們爭相早起,新舊歲交接之刻,一齊燃鞭放炮。黎明,男女老少穿新衣,吃過餃子後,晚輩給長輩的磕頭拜年,長輩的給未成年的晚輩壓歲錢。之後,街坊鄰居相約結夥給本族的長輩拜年。午飯一般吃饅頭,喝粉條、白菜和肉燉的肉菜。晚上喝米湯。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則一日三燒香,三叩首,供奉各路神仙。
正月初二為外甥給姥姥磕頭拜年之日。
正月初四是女婿為丈人、丈母拜年之日。也有於初二、初三的。
正月初十為老鼠娶媳婦日,家家戶戶要包餃子,餃子要捏緊,俗稱捏老鼠嘴。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本縣元宵節有觀燈、放煙火的習俗。
正月十六為烤雜病之日。用點燃的柏樹枝將舊鞋引燃。據舊時傳說,在火上烤那個部位,可以治除那個部位的病。
正月二十五是“大填倉”節日,俗稱“崩囤”。
二月初二為龍抬頭日,出嫁女兒回娘家。曰“二月二,煎油糕,閨女不來娘心焦”。
清明節,又稱寒食節。此節日至時,本縣男女多持香火、供品赴墳塋祭祖,添墳頭。
三月十五,廟會,一年一度的廟會也是走親訪友的好日子。
農曆十月初一為“鬼節”,此節日上墳祭祖,燒香,磕頭,擺供品。與“清明節”一起,成為一年二次的上墳祭祖日。
臘八節,農曆十二月初八,家家喝“臘八粥”。有的用糖加醋醃蒜,以備日後變綠時食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供奉灶王爺,一整天洗刷用具,打掃房舍,乾乾淨淨迎春節。
除夕,打掃門前、街道,貼對聯,掛紅燈。

其它習俗

喬遷

放鞭炮,設宴席,請鄉鄰朋友聚酒,示為暖房。

生孩子

凡有戶新生嬰兒,不分男女街坊鄰居均攜禮相贈,以示慶賀。凡生第一胎嬰兒,均需於嬰兒出生的第十二天,遍請親朋友好友至家歡聚,稱為過“十二晌”。嬰兒滿月時,其母必攜新嬰回娘家住,稱“住滿月”。

認乾親

本村百姓自古即有認乾親的習俗。兩家老人相處甚好,如一方沒有兒子、女兒,而另一方兒子、女兒較多的,則一方的父母認對方的一個兒子、女兒為“乾兒子、干女兒”。

待客

本村人民,崇仰朴雅,不事邊幅,民事耕織,不矜華侈,氣質慷慨,敦厚質樸,以客至視為吉祥。每至廟會及唱戲、雜耍、鄉藝時,均及早通知親友,以客滿座為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