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堊鐵線蕨(Adiantum gravesii Hance)是鳳尾蕨科、鐵線蕨屬常綠小型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14厘米。根狀莖短小,直立,被黑色鑽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柄纖細,栗黑色,有光澤;葉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奇數一回羽狀,羽片互生,斜向上,闊倒卵形或闊卵狀三角形,圓頭,中央具淺闊缺刻,全緣,兩側呈微波狀,有短柄,柄端具關節,葉脈二歧分叉,直達軟骨質的邊緣,兩面均可見。孢子囊群蓋腎形或新月形,上緣呈彎凹,棕色。
分布於中國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越南北部也有分布。群生長在海拔620-1500米的濕潤的岩壁、石縫或山洞中的白堊土上。
白堊鐵線蕨的全草入藥。味甘,性涼。歸膀胱、肝經、利水通淋,清熱解毒。主治熱淋,血淋,水腫,乳癰,膀胱炎,睪丸炎,吐血。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近種區別
產地生境
生長習性
- 孢子萌發:孢子培養8天后,孢子壁內質體吸水膨脹,撐破孢壁,孢壁自裂縫處裂開,細胞體積不斷增大。原葉體母細胞第一次不等分裂,生成一大一小兩個細胞,大的細胞為基原細胞,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保持不動,小的細胞會發育成初生假根。基原細胞內充滿葉綠體,而初生假根內有少量內含物。有些個體假根細胞比原葉體細胞發育的快,在孢子剛萌發時就發育出兩條假根。
- 絲狀體:孢子培養10天左右,基原細胞第一次分裂,形成原絲體母細胞。假根發育方向和絲狀體細胞發育方向垂直。孢子萌發方式為書帶蕨型。原絲體母細胞第一次橫向分裂形成三細胞絲狀體。
- 片狀體:孢子培養14天左右,配子體進入幼片狀體階段,頂端細胞縱向分裂。有的在二細胞時期就開始二維生長,即原絲體母細胞縱向分裂。也有的在三細胞時期,頂端細胞縱向分裂。少數個體的細胞再進行橫向分裂或繼續縱向分裂。多數個體,細胞交替斜向分裂。隨後,幼片狀體的頂部各細胞,同時斜向分裂,片狀體頂部近似花環型。隨著細胞數目增多,片狀體頂部生長點逐漸明顯,有的生長點偏向一側。生長點處細胞體積明顯小,緊密排列成一排,兩翼逐漸變寬。片狀體長至50多個細胞時期,即可初步長成心形原葉體。有的片狀體發育不規則,多處有分枝絲狀,有的分枝絲狀有細胞膨大,葉綠體集中在細胞中央。隨著細胞數目增多,片狀體頂部生長點逐漸明顯,有的生長點偏向一側。生長點處細胞體積明顯小,緊密排列成一排,兩翼逐漸變寬。片狀體長至50多個細胞時期,即可初步長成心形原葉體。有的片狀體發育不規則,多處有分枝絲狀,有的分枝絲狀有細胞膨大,葉綠體集中在細胞中央。
- 原葉體及生長點:孢子培養40天左右,片狀體發育為規則的心形原葉體,生長點呈“U”型。原葉體發育為鐵線蕨型。生長點自片狀體時期出現,幼片狀體的頂部中央的略凹陷處的一個細胞斜向分裂出一個細胞,此處為生長點。隨著此處細胞數目增加,小體積的柱形細胞緊密排列成一排,片狀體頂部區域兩側的細胞體積不斷變大,片狀體兩翼逐漸明顯,凹陷處逐漸向左右伸展變寬。
- 邊緣細胞及營養:細胞原葉體的邊緣細胞不同部位大小形狀不同。兩翼內側,生長點上方的邊緣細胞呈長柱狀緊密排列,邊緣平滑。兩翼外側的邊緣細胞,近似方形,邊緣平滑和鄰近細胞體積上無明顯差別。有的邊緣細胞缺刻。原葉體的營養細胞,多四邊形,形狀不規則。
- 葉綠體及假根:葉綠體球形,能明顯觀察到內部基質。不規則發育的同一片狀體的不同細胞沒的葉綠體體積有明顯不同。假根內含物很少,有的假根頂端和中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