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積岩類岩石白堊中飽含地下水的透水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堊含水層
- 外文名:Chalkaquifer
沉積岩類岩石白堊中飽含地下水的透水層。
沉積岩類岩石白堊中飽含地下水的透水層。白堊沉積岩類岩石白堊Chalk的塊狀物或粉末;又名白塗、白善土、畫粉等;主要含有碳酸鈣、矽酸鋁等成分;主產於白堊紀之沉積岩中。含水層飽含地下水的透水層。含水層不但具有對水的容納能力,...
白堊(chalk),又稱白土粉、白土子、白埴土、白善、白墡、「白墠」。白堊是一種微細的碳酸鈣的沉積物,是方解石的變種。白堊一般主要是指分布在西歐的白堊紀的地層,而白堊紀一名即由此而來。作為礦物的白堊一般用來製造粉筆等產品。
自流井盆地的地質構造為一大向斜層,間有褶皺、斷層和花崗岩山脊。盆地由不透水的白堊系海相和湖相頁岩以及含水層的侏羅系砂岩組成。盆地東緣的露頭處高于海面244-900米,由此向西傾斜,至昆士蘭州西南邊緣低于海面下2,130米。在北部地方和...
地下水 峨眉山地質構造複雜,分布有前震旦系至白堊系各時代的含水層與隔水層,地下水主要儲存於構造裂隙與灰岩溶蝕中。但因峨眉山大斷裂通過處,斷層破碎頻寬達50~100米,並伴有眾多的次一級斷裂構造,致使主要含水層大部分被破壞,...
③黃土塬下伏深層承壓水。六盤山以東黃土層下主要為一套白堊紀地層,形成一向斜自流盆地,深層承壓水廣泛分布,範圍大致在陝北安塞、宜君、彬縣一線以西。東部含水層埋藏較淺,一般100~200米,單井出水量可達1000立方米/日以上。向西...
台地上有10—20米厚的風化殼,上部由第四系更新統灰白色粘土夾砂礫石組成,局部地方上部還覆蓋著沖積礫石層,底部為白堊紀砂頁岩及火山岩組成。2.小興安嶺及東部山地西側山前沖積洪積台地 小興安嶺及東部山地西側山前沖積洪積台地位於...
又稱澳大利亞大盆地,其地下廣布著承壓水層。東部邊緣大致以大分水嶺西麓為界,地勢較高,西、北、南三邊較低。在澳大利亞古陸岩層上,覆蓋著基岩不透水層、侏羅紀砂岩承壓含水層和白堊紀頁岩不透水層,露頭在東部多雨地帶,形成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