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白城綠豆
- 產地名稱:吉林省白城市
- 品質特點:顆粒飽滿、色澤明亮等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第194號
- 批准時間:2007年12月13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白城綠豆具有粒大(千粒重≥66g)、顆粒飽滿、色澤明亮、鮮綠、無雜色、無污染、含蛋白質高等明顯特點。與國內其它地方生產的綠豆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從感官特點上看,白城綠豆與山西大同、內蒙赤峰、陝西榆林等地方生產的綠豆相比,光澤度好、粒形整齊、無異味。
產地環境
白城市屬於半乾旱農業生態區,光照充足、熱量資源豐富。白城及其周邊的綠豆產區乾旱少雨、光照充足和較高的積溫。白城市位於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東經121度38秒至124度22分,北緯44度13分57秒至46度18分。全市南北長230公里,東西寬211公里,總面積25758.73平方公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西北部為大興安嶺東麓褶皺地帶,分布著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62.6米;東北、東南部為平原,海拔130-140米;西南部廣泛分布西北至東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壟,海拔150-180米,是潛化沙漠區。最高山峰敖牛山,海拔662.6米;最低地區為鎮賚縣和大安市境內的月亮湖地區,海拔一般為130米左右。
白城市地處大興安嶺山脈東麓平原區,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除盛夏短時間內受海洋季風影響外,全年絕大部分時間降水系統來自西風帶,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本地“光照充足,降水變率大,旱多澇少”的氣候特點。白城市四季分明, 冬長夏短,降水集中在夏季, 雨熱同期, 春季乾燥多風, 十年九春旱,夏季炎熱多雨,雨熱不均;秋季溫和涼爽且短暫;冬季乾冷, 雨雪較少。年平均降水量為399.9毫米, 其中作物生長季5-9月降水量為355.6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88%,部分滿足作物的水分需求;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5.2℃,≥10℃活動積溫平均為2996.2℃.d,無霜期平均為144天,初霜日平均為9月27日,適宜中晚熟品種引進;光照資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915小時(1961年至2000年間),風能、太陽能開發潛力大。
歷史淵源
白城綠豆名稱的形成是始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從六十年代開始,白城農業科學研究所就進行綠豆品種的選育工作,一九八二年成功培育出“大鸚哥綠豆”優良品種,因其形狀圓如鸚哥的眼睛,色綠如鸚哥的羽毛,故而得名。
生產情況
綠豆常年種植面積120萬畝,年產量約10萬噸,出口量約5萬噸,占全國綠豆出口量的30%以上。2013年,全市綠豆種植面積117萬畝,總產8.4萬噸。其中洮北區種植面積8萬畝,總產1萬噸;洮南市種植面積30萬畝,總產2.3萬噸;大安市種植面積3萬畝,總產0.3萬噸;鎮賚縣種植面積13萬畝,總產2.5萬噸;通榆縣種植面積63萬畝,總產2.3萬噸。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吉林省白城市現轄行政區域,即洮北區、大安市、洮南市、通榆縣、鎮賚縣、白城經濟開發區、查乾浩特旅遊經濟開發區。
質量技術要求
1、栽培品種:能達到白城綠豆標準的白綠522號、白綠6號、白綠8號等綠豆優良品種。
2、立地條件:土壤為風沙土、淡黑鈣土、礫石底黑土。土壤有機質含量≥1.5%,全氮含量0.12%~0.22%,全磷含量≥0.20%,全鉀含量≥2.5%,土壤PH值7.0~8.2。
3、栽培管理:
(1)播種期: 5月15日~6月5日。
(2)播種密度:行距60 cm,株距約為10~12cm。
(3)公頃存苗15~18萬株。
(4)田間管理:做到三鏟三趟,病蟲害防治採用生物農藥為主,達到標準。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配以綠豆專用肥。
(5)收穫:栽培面積的以綠豆全部莢果的三分之二變成黑褐色為適時收割。收割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或傍晚時收割。
4、加工:
嚴格按照白城綠豆的加工程式和標準進行生產加工。生產加工後的白城綠豆不改變綠豆的外觀特徵,不改變白城綠豆所具有的獨特的內在成分,各項指標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對白城綠豆的要求。綠豆經過機械篩選,雜質≤0.5%。純糧率≥97%。
- 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白城綠豆具有粒大(千粒重≥62克)、顆粒飽滿、色澤明亮、鮮綠等明顯特點。
2、理化指標:
理化指表1 (以100克綠豆樣品為標準)
項 目 | 指 標 |
蛋白質 | ≥22.00g |
粗澱粉 | ≥51.00g |
水 份 | ≤13.50g |
脂 肪 | ≤1.40g |
糖 類(以總糖計) | ≤5.30g |
粗纖維 | ≥3.50g |
鈣 | ≥14mg |
磷 | ≥23mg |
鐵 | ≥0.04mg |